点上面“医易同修”免费订阅...
疾病查询
健康指导
养生经典
医技知识
有病不求人
点击查看文章:
看漂亮的她,如何从度近视顺利摘了眼镜
失明的他,竟然这样恢复了视力!
10岁近视、斜视女孩,这样视力提高两行!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十几年了,犯起病每天都受尽折磨,怎么办?
封面摄影作者:
呼吸不能说-breath(新浪微博)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年大暑时间
大暑时间7月23日05:00:16-8月7日21:30
阳历时刻:年7月23日星期日05:00:16
阴历日期:戊戌年六月(小)十一
大暑由来
每年7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暑,表示炎热的意思。《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解释: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气候特点: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与三伏天
民间有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大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中伏时节。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
那么,什么是“伏”呢?“伏”字是一个会意字,由“人”“犬”组合而成。犬在家畜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在的地方,犬总伏处其旁,所以“伏”字的本义即是趴下。关于“伏”字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根据五行学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的更替,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这三个季节的更替都遵循五行相生原则。古人认为夏日属火,而干支纪日法中的庚日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庚”日在五行中也属金,既然相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样,到了金气旺盛的“庚”日,金就只好隐伏潜藏,避过火气,所以每个“庚”日数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夏至与立秋之间如有四个庚日,中伏为10天,若是五个庚日则为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10天),总称三伏。古人认为,炎热的夏季,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故有伏天之说(一说夏天人为了避暑,总躲藏在家中,故称伏天)。因此,“伏者,隐伏避盛夏也”的解释非常形象。这样看来,“伏”是热的结果,为了躲避热才“伏”的。
大暑节气养生
大暑节气养生总则:
东汉刘熙《释名》:“暑是煮,水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此节气常高温闷热,又多有暑雨湿气,易耗津伤阳,更要重视健运脾阳。
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不足,万不可因热而贪凉饮冷。此时养生,关键在于忌凉。健运脾土以助运化,温养阳气以补中虚。
有几个排寒气的方法:
1,出汗,任其微微出汗(不可以空调寒气闭塞毛孔侵犯肌腠,不可大汗,大汗易耗心阴);
2,艾灸,以脐下腧穴为主,中脘、关元、足三里(夏天艾灸重在排寒,冬天艾灸重在温阳);
3,早晨热水泡脚,上午食生姜或其他温性食品;风油精涂太阳、大椎搓到发热;
4,贴敷,冬病夏治三伏贴(可选:大椎、风门、肺俞、天突等)。
这样可以加大机体阳气的升降圆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
不同人群防暑注意事项:
1,有车的朋友要注意,暴晒会使车内甲醛含量上升,开车前要注意通风!
2,挤地铁的朋友要注意,暑湿闷热,带一件外套在地铁上,以免冷气闭住毛孔,将寒湿束缚体表,引发“热伤风”。
3,带宝宝在小区散步的家长要注意,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出门、减少大运动量活动,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露天里,但同时为了让体内湿气散发出来,可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4,爷爷奶奶请注意,谨防“情绪中暑”。大暑时节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被称为“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出现危机情况怎么办?十个指尖和耳尖放血;掐鼻尖,膻中、至阳按揉等急救方法要掌握哦!向yiyitong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