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心——疫情时期我们记录中国
(二)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病疫席卷而来,让辞旧迎新的欢乐中国瞬间摁下暂停键,让色彩缤纷的外面世界变成口罩遮蔽下的沉重画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前线有全体医护人员用逆行的背影英勇出征,抗击病魔,后方有全国人民心手连接,众志成城,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献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要积极投身这场年降临的非常战斗。为此,文学院文秘专业寒假千字写作训练营与文学院创意写作工坊联合发起“疫情时期,我们记录中国”为主题的非虚构写作活动,组织学生用手中笔记录疫情下的中国大地,书写亲历灾难的生命记忆,为与疫情艰苦作战的白衣战士送上敬意与祝福,展示文理学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风采,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助力,战胜疫情,迎接胜利。
学生作品
1
疫情期间我在中国榆林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马金川,年生,陕西榆林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秘书学专业19级本科生。
我家住在陕北的黄土高坡——榆林。
陕北人的冬天,在我看来是非常清闲的。
每年秋天的时候,地里的玉米,就被收回了家。只剩下玉米杆,还直直地杵在黄土地上。塬上时不时刮来一阵风,细砂随风而起,霎时间黄沙漫天,顺带卷走了玉米叶子。远望,最醒目的就是一群白山羊,经过一整年的喂养,个个精壮,不久便会被端上餐桌,炖得烂烂的,令人垂涎欲滴。
不能邀人来家喝白酒吃羊肉。
我的父亲,是那种最最常见的陕北汉子,带着一家人过着最最闲下来的农人们,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羊肉喝白酒。不论男人女人都坐在火炕上,羊肉让汉子膀子更厚,也让婆姨们“胖个出出的”。浓香的白酒,则让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睡的更沉,更香,似乎这样一觉醒来,一年的劳累就都消散了。
随着年关将近,村子里陆续有人家飘出酒肉香。
看样子,今年的年节势必如往年一般。
但是,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村子里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包括我们一家。村子禁止聚会,既不能再去亲友家吃羊肉喝白酒,也普通的日子。他为家谋生计,是个闲不住的人。但面对严重的疫情,他只好待在家中。
他实在闷得慌了,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秋天从地里收回来的玉米,被整齐地码在长4米宽高各3米的木架上,一个摞着一个,堆起了一座黄金的山。他一句话也不说,坐在那儿一颗一颗,一颗一颗,剥得很仔细。剥下来的玉米粒,就铺在院坝里,在太阳底下晒着,漾出一片黄金的海。
我看着父亲背靠着金山,面朝着金海。他一声不吭,沉默地继续剥玉米,颇有些宠辱不惊的淡然。
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邻居家的灶烟。
邻居家的灶头不好,每次烧火都会出烟。飘过墙头的灶烟,辣得人掉眼泪,呛得人直咳嗽。这个时候,母亲也在做饭了。她最擅长的是熬酸菜。
酸菜,是秋天用整颗白菜腌在缸里的。吃的时候,从缸里捞出一颗,放在案板上,几下手起刀落,就变成了粗犷的丝儿,十分豪气。再切几个土豆,依然大块儿的。灶头早已烧起了火,锅里添上了水。
等水开的时候,母亲时不时弯下腰,添一把柴,跳跃的火苗映着母亲。母亲格外好看,红扑扑的脸蛋,乌黑的长发,细长的柳叶眉,秀气的鼻子,最好看的就是那干干净净的眼睛。她的鼻子稍微有一点点塌,不过丝毫不影响她的好看。水很快就开了,把酸菜丝儿、土豆块儿丢到锅里,再放点十三香,等锅里再次咕嘟起来,诱人的气味就勾住了我的魂儿。稍微再炖炖,一锅热气腾腾的熬酸菜就做得了,连汤带菜唏哩呼噜喝下去,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来,说不出的畅快。
母亲本就是一个细心的人。
自从她知道了新冠肺炎,就更加仔细了。做饭前,会洗好几遍菜。从外边买回来的东西,也会第一时间消毒。最让我难受的是,她每天都会用消毒液拖一遍地,家里的味道可想而知。每次有人外出,她还会检查有没有戴口罩,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
往年冬天,母亲是一个“大忙人”。
她经常和几个好友聚会打麻将,以消磨农闲时光。我曾一度怀疑,她那么早吃饭是不是为了多打会儿麻将。但其实不是,她只是习惯了那个时间做饭。她是个地道的农人,春夏秋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早点把饭吃了,可以多在地里干会儿活。
今年冬天,她的好友不来找她。她也不去找她们。她没了麻将可打,实在无聊,就拿出针线,纳起了鞋垫。父亲在院子里专注于剥玉米时,母亲就一直坐在炕脚,穿针、引线,一针一针,穿过来,穿过去。
如果是不小心,线就会抽做一团。这时,她用针一挑,线就开了,又继续穿针、引线,一针一针,穿过来,穿过去。有趣的是她时不时会拿针在头上刮两下,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每年春节,母亲最开心的是舅舅们来家里拜年。她就会拿出鞋垫来,送给他们。她牢牢记着父亲和舅舅们的尺寸。每一双鞋垫,都是一针一线亲手做成,特别合脚,垫在鞋里特别舒服。
母亲有她的道理。她觉得,男人穿鞋一定要舒服,这样脚才站得稳,站得稳才有劲,有了劲儿,才能赚来钱。今年舅舅们没来,母亲的鞋垫做了一双、两双、三双……
难得的是,姐姐今年和我们长时间呆在一起了。
她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她特别温柔,很懂小孩子的心思。往年亲戚家的小朋友来玩时,她总是和他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她。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必须得是“全科”老师。姐姐不仅要会教语文、数学,还要会画画、手工、弹琴、唱歌、跳舞。得益于这些艺术的熏陶,姐姐身材窈窕、气质优雅。可我知道,这也离不开她日常勤奋地练功,假期也不松懈。
她对自己要求很严。
每次她练舞蹈和形体时,下腰、劈叉、旋转……每个动作都做到位,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她弹琴和视唱时,每一首曲子都反复练习,从魔音灌耳到仙乐缭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画画和做手工时,家里一切东西都能成为她的材料,除了纸、笔外,什么瓶子罐子盒子,厨房的碗盘柴禾,母亲做鞋垫的布头、彩线,乃至父亲剥出的玉米粒、剥剩的玉米棒子,在她一双巧手摆弄下都会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变成一个个精巧的艺术品。
不过,姐姐平时工作挺辛苦的,每天和各种“小屁孩”打交道。她累就不说了,有时还会碰到“熊家长”,受一肚子委屈。
因为今年疫情严重,单位延迟开学。姐姐她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需要“停课不停学”。我觉得她应该很高兴。平时她们的寒假和暑假特别短,这次可以多出很多假期了。
第一次延长假期的时候,她兴奋地说,终于可以多睡几天懒觉了。后来,又通知说继续延假,她却又在家中闲不住了,说要为新学期的课程做准备,每天找素材,写教案。
我,这个假期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给村里做志愿者。我们村组织了向疫区捐款。因为大家都呆在自己家里,避免见面,所以捐款不接受现金,一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