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中医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第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来源|陈潮铭
导读
前几天诊治了本院一个同事的腹痛,针灸治疗效果极佳,心有所感,将自己所学及临证治疗腹痛的针灸选穴经验加以总结成本篇,与各位同道交流学习。
3针治愈腹痛前两天早晨十点,本院同事赖医生因为腹痛难以忍受,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过来找我,希望得到快速解决的办法。结果给他用了3针,不用一小时就治好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他今天早上起来后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不适,吃过早餐后稍微缓解,就正常来上班了。却不料,医院后疼痛并未缓解,还有加重趋势,于是吃了粒艾普拉唑,继续工作。奈何迟迟不见缓解,并开始出现稍微有些头晕、冒冷汗。这才来找我。初面便觉其人有气无力,仔细询问之下,得知他今年来一直在减肥,减肥效果还不错,已成功减肥60多斤,只是方法比较特殊。三餐仅吃蔬菜和水果,今天早上是吃了苹果,现在自觉乏力,精神欠佳,经过检查发现疼痛的具体位置在左上腹部肋骨下、大约脾的体表辐射部位。疼痛不剧烈,但是自觉一阵阵地难受,无法坚持工作。查看舌苔,舌质淡,有多个小裂纹,苔薄白。嗯,心中有数了,准备扎足三里,曲泉,结果他穿着牛仔裤裤管比较窄,大腿相对比较粗,使劲拉也拉不上去,无奈就取个内关,和厥阴同气相求,也是类似机关枪的作用,尽管不精确,但覆盖范围大。但是扎上前两个穴位后,想着曲泉还是得上,经过同意后,直接隔着衣服就扎上去了。扎上后叮嘱他守神,短短几分钟就感觉到了缓解。在之后几次行针和留针30分钟后,疼痛已基本痊愈,回到岗位正常工作去了,且未再发作。整体望诊,可以知道整一个人展现的是虚的象,结合他长期的饮食习惯,缺乏米饭等主食的摄入,考虑是脾胃气不足(米饭类补气),升清不足而头晕,冷汗出。疼痛部位在左侧肝经循行所过的地方,综合来看,考虑为脾土虚,以至于肝木来乘脾土。遂从足三里处调集经气来补,曲泉柔肝缓急,从而达到治愈腹痛的结果。接下来再来谈谈腹痛的一针治疗方法。腹痛选穴要点腹痛在西医方面鉴别诊断可有30种以上,极其复杂,因此在消化科有个说法,能搞定腹痛,基本上称得上合格了。腹痛在中医看来,主要是脾胃肝等问题为主,针灸治疗通常可以分部位而治,而不需要区分地特别细致。治疗选穴多是募穴、下合穴为主。具体如下,学会了,也就基本上能通治各类腹痛病了。上腹部(胃痛)主要是指上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的疼痛。此处是胃十二指肠体表辐射区域,主要是胃胃十二指肠的疾病。用穴选取中脘或者足三里。其中,中脘穴是腑会,可治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等六腑之病,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正如那句俗话说的,样样都会,样样不会,即多则不精。因此,六腑之病不一定都能治好。但他位置在上腹部,治疗局部的上腹痛还是相对比较擅长的。其次是足三里,本是胃经的下合穴,对于胃部的相关疾病引起的疼痛,明显比较专一。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脐周疼痛脐周疼痛主要是指肚脐两侧天枢为中心的范围。一般而言,基本上是升结肠、降结肠体表辐射区域,多倾向于大肠方面的疾病。因此,治疗选穴选用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其次局部的天枢穴可以搭配使用,疗效可能会更好。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脐下疼痛脐下疼痛主要是指以关元穴为中心的下腹部疼痛。此处是小肠、女性子宫及其附件的体表辐射区域,主要为小肠病、妇科疾病。选穴主要选择小肠下合穴——下巨虚,基本上即可显效。临床上我们观察发现,此处的疾病常见虚证为主,许是跟中医认为该处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有关。常可配合关元、太溪治疗。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少腹疼痛少腹疼痛主要是指肚脐两侧的疼痛,肝经循行附近的位置。此处基本上是大肠以及女性子宫附件的的体表辐射区域。疼痛多见慢性结肠炎、及相关妇科病。多是跟肝郁有关系(与情绪、社会关系出现问题有关),尤其是疼痛在左侧尤其明显的病症。结肠病则多见疼痛后需大便,便后缓解的情况。治疗选穴可选曲泉穴,也就是文章开头病例所选之主穴。治疗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局部阿是穴进行增强疗效。曲泉: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御用客服
▼版权申明
作者/陈潮铭排版/华布衣校对/青竹学术部本文由青竹医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文章,请联系客服()进行授权转载。转载文章格式要求,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拿
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