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一回事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这段时间,儿科门诊接诊不少此类小患者,也有小朋友在幼儿园晨检时卫生老师发现喉医院检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EV71病毒等。一般主要侵犯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春夏季高发。

02

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

2、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3、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1~6岁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

4、传染性:潜伏期为3~5d。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病程第1周病毒检出阳性率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

03

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热程2~4d,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d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

04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内的溃疡,疱疹外,还会有手心,脚心的小水泡。

05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来治疗?

没有针对肠道病毒的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咽痛严重时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一般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在4—6日后自愈,偶有延至两周者。

06

如何照顾护理好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1、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2、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3、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5、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6、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7、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医院就诊。

07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室内多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3、定期消毒、清洗儿童玩具及日用品(酒精对肠道病毒杀灭效果不佳,应选用含氯消毒剂);4、夏季,天气较热,昼夜温差大,容易出现病毒感染,需要多喝水,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不要过多进食荔枝,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肥腻、辛辣的食物。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年版),中华儿科杂志,,57(3):-.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jx/8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