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忮不求,孔子推崇这种人,但现在很少

世界是平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时代让我们晓得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无孔不入的媒体,无所不在的网络,万能的智能手机,各种各样的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工具,都让我们有一万个渠道获得五花八门的信息内容。于是,不管是大明星、大老板,还是国王、公主和王子,所有大人物的名字都让人耳熟能详,似乎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可以随意对他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但这是一种错觉,而且是带有危险性的错觉。通过浮光掠影般的了解,你觉得里那些人很近,可实际上你们之间的距离犹如天堑一般。比如你有机会在公共场合看到了某个“大人物”,你敢,或你能够像平常一样对他侃侃而谈、嬉笑无忌吗?或许这时候你会体会到你们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阶层无形的鸿沟就在那里,让你望而却步。因为懂得了差距的巨大,许多人就彻底的绝望了,生活并不像网文小说中有随随便便的逆袭之路,人生的每一个台阶都是那么的艰难和漫长。有时候你会清晰地感受到一根线,看似很近很容易,但实际上要逾越过去可能会是整整一代人都无法突破的关隘。每一条鱼都天生就想跃龙门,可龙门高千丈,鱼的一生也难以跳到两丈高。你奋斗一生的目标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这种还是幸运的,好多人努力一生都还够不到别人的起点呢。说手机里那些每天都被人提及的名字也许是太过遥远了,我们或许可以说一说自己身边认识的某些做官的、有钱的家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人际关系中也是适用的。俗话说,穷人也有几个富亲戚,而经济情况差一些的、社会地位低一些的人在面对比他们更高一级或几级的时候,能够体现出他们自身的品性高低来。穷人对富人,或平民对官员,一般来说会有三种态度。1.有求皆苦。如果怀着巴结人的心理,自然就会矮人一头,仰着头看人家,说一些廉价讨喜奉承的话,想的是以此达到沾光的目的。但是呢,他虽然是在讨好别人,可心里又对别人有嫉妒的念头。2.故作姿态。这种是比较婉转的巴结,就像老百姓说的“当XX还要立牌坊”,既想要讨饭,又拉不下脸、放不下身段,自己心里纠结、打擂台,别人看着也费劲,还不如第一种人痛快干脆。看似清高,看似聪明,实际上一眼就被人看穿了小把戏。3.不忮不求这四个字是孔子《论语》中的话,原文是: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翻译一下,大意是孔子说,穿着破衣服和穿着狐貉皮草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为耻的,(这样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邶风·雄雉》里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孔子的学生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虚荣和嫉妒,是人性当中根深蒂固的顽疾。上面所说的两种人,都是想要得到别人所拥有的,都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对于比他们富有的人,又是嫉妒,又是讨好。想一想你自己,比如你开小乐驰,朋友开大奔驰,你们车子停在一起,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或者你骑着电动车,路上碰到开小轿车的朋友,脸上笑嘻嘻,心里苦兮兮,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先不说人家有没有物质上的优越感,只论你真情实感、有没有动心?还是有的吧,或多或少而已。想起王阳明在考试落第时候的一句话,当时王阳明连续两次科考不中,要知道落第对读书人是一件大惨事,多少人寒窗苦读十多年就为了一个科考得中,所以很多读书人一旦看到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无不失魂落魄,就是嚎啕大哭、斯文扫地的也大有人在。但王阳明说了一句横扫一大片的话:你们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而动心为耻。所以,“不忮不求”,其实是一种圣贤的境界,你能想象王阳明这样的圣人会对上官做出卑躬屈膝、伏低做小的媚上之态吗。就是李白,也都是放言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知做官之难,也就是王阳明这样的圣人才有“不忮不求”的道行。对我们平常人来说,“不忮不求”可以作为对自己人格的一种磨砺。“不动心”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绝对可以做到不嫉妒人家,其实每个人的人格和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途所向,先别管别人如何,坦然面对自己就好。儒家讲的就是一个“穷则独善其身”,可是能够接受现实,正视差距,心地坦然的人终究是不多,所以孔子才那么称赞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如果你觉得这些很容易,那么你可以试一试自己穿着破衣服、一副贫寒的样子和一群有钱朋友一起把酒言欢的样子——当然你要是很有钱,这样做只会体现你的个性——实际上这说明的是一种人格的修养,孔子、仲由、颜回、王阳明都是这样的人。对了,还有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大丈夫也。我们如果真到了贫贱的境地,别说“不能移”,难说会不会移到爪哇岛去。人生就是修行,这里给大家说一个诀窍,“不忮不求”其实是一个“念起即觉,觉之即无”的慢慢修养、渐进的功夫。都是平常人,平常看就好。西方文学名著《简爱》中,贫穷、地位低下的女主角爱上了贵族男主人,她对爱人说: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种由于地位悬殊和金钱多少造成的对人精神的戕害,是非常严重的。嘴上说不在乎很容易,心里“不动心”很难,就像简爱这个女人,嘴上说平等,心里不也是小情绪逆流成河嘛。最后,与“不忮不求”对应的就是嫉妒、讨好的人,这种人对比自己强的人是曲意奉承,对不如自己的又是优越感十足。所谓小人,如果可以辨别的话,“媚上者必欺下”就是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wt/10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