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2/22
1.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友亮带队
检查福田农批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2.罗湖区召开开学复工食品安全第一课视频培训会
3.福田街道开展春节期间食品安全检查
4.坪地街道开展春季开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师生开学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5.辽宁省春节期间全省特殊食品零投诉零事故
6.野生食物味道鲜美,但绝对不能贪嘴!
深圳信息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友亮带队
检查福田农批市场升级改造工作
新春伊始,2月19日下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友亮带领市场处欧阳锋处长、周兰芳副处长到福田农批市场检查督导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谢岚三级调研员带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相关同志陪同参加。
单友亮副局长一行全面检查了福田农批市场水果、蔬菜、滋补品等区域的场容场貌和经营情况,并对升级改造一期工程鲜活区的硬件设施、文化植入、电子屏信息公示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在座谈会上,农批市场管理方详细介绍了目前升级改造进展情况、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进度规划,以及针对鲜活区灯光不足、地面潮湿等短板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单友亮副局长对市场方积极想办法提升改造效果、及时制定计划推进工程进展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批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量大,市场方要尽力细化进度安排,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改造任务。二是提高站位,优化设计。在目前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立足中心区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提升,在整体设计和文化植入方面,着重体现改革开放精神和时代感,利用升级改造的契机将福田农批打造成精品市场、现代市场。三是设立专区、扶贫助困。在市场醒目位置设立扶贫农产品专区和专柜,提升消费扶贫社会影响力,让更多扶贫产品走入千家万户,打造扶贫产品在农批环节的新支点。此外,检查组还就市场方提出的建设立体停车库、征求深大设计院设计团队的意见、加快工期推进等问题给予了指导性意见。
接下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将按照上级领导指示,积极协调、督导福田农批市场一期优化提升和二期工程进展,推动我区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取得全面成功。
深圳信息
罗湖区召开开学复工食品安全第一课视频培训会
为进一步规范集体单位食堂单位食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学校和工地开学复工的食品安全,2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湖监管局(以下简称“罗湖局”)联合罗湖区教育局召开开学复工食品安全第一课视频培训会。此次会议采取“1+10”视频直播的形式,罗湖局食药总监韩平华同志、罗湖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陈永欢同志、罗湖局和区教育局其他工作人员在主会场进行现场授课,全区学校幼儿园、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负责人共余名,在10个监管所视频分会场参加培训。
罗湖局韩平华总监首先结合近期集体单位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详细介绍食物中毒定义、特征以及分级,并重点讲解从业人员卫生管理、物品管理、食品原料管理、食品制作规范、留样管理以及剩余食品管理,强调单位集体食堂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主体责任意识,防范校园和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接着罗湖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陈永欢同志对学校幼儿园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是明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规范管理学校幼儿园食堂;三是食品安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最后,会议强调参会人员及时传达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堂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严防严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
接下来,罗湖局将结合日常工作部署,加强对单位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部门联合监督执法,加强共管共治,形成监管合力,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全国信息辽宁省春节期间全省特殊食品零投诉零事故
2月21日,记者了解到,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强化春节期间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安全监管,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节日期间特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严格督促企业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责任“双落实”,筑牢安全底线,为节日期间广大群众就地过年、放心消费保驾护航。
提前谋划统筹安排
据了解,春节前夕,辽宁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监管任务依然艰巨。辽宁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节日期间特殊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把“外防输入、内防风险”作为特殊食品安全管控原则,提前做好节前安全部署,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节期间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特殊食品风险提示单》(第2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统筹安排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督促企业和属地监管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对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落实”,全力做好节日期间特殊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组织摸排防范风险
针对进口货物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梳理排查辖区内使用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特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摸清了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进口原辅料、经营进口特殊食品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同时,督促特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进一步落实进货采购、检测消毒、从业人员管理等措施。
突出重点强化检查
同时,省市场监管局紧盯春节期间特殊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加大特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口食品监督检查力度,以全省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特殊食品的省内连锁企业总部、大型商超、批发商、养老服务机构等为重点单位,以消费集中区、人群密集区、农村地区、集会场所、社区等为重点区域,监督检查特殊食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标签说明书、专区专柜销售等情况,重点查看进口货物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毒处理证明或记录,加强溯源管理,督促企业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节日期间特殊食品消费安全。
春节期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特殊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坚守岗位,细化落实工作措施,及时排除风险隐患,着力强化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责任“双落实”,累计排查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大型批发商、大型商超、专营专卖店等家,排查进口原辅料64批次.8吨、进口特殊食品主要销售品牌余个,实现了全省特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零投诉”、特殊食品安全“零事故”。(源自:沈阳晚报)
食安科普
野生食物味道鲜美,但绝对不能贪嘴!
立春三日,百草发芽。近来,随着江南天气渐渐变暖,山上、田间的野生蘑菇和野菜,已开始疯长。
这个新春假期,记者来到宜兴周边山村采访,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不是山上找蘑菇,就是田里挖野菜……
众所周知,有些蘑菇、野菜是有毒,不可食用。那么,到底哪些野生食物品种是有毒的,采挖中又该如何判断?食用野生食物一旦发生中毒,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2月16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
我国已知有毒蘑菇种
“有些野菜在我们生活中有着相近的‘亲戚’,比如常吃的芹菜。有一种芹菜是有毒的,我们通常叫它‘毒芹’或者‘野芹菜’、‘毒人参’、‘白头翁’。”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烹饪系副主任唐建华教授说,这些有毒野生食物,一般生在潮湿地方,叶像芹菜叶,夏天开白花,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误吃后会产生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的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唐建华告诉记者,有一种“野生地”,也叫“猪妈妈”、“老头喝酒”。春天开紫红色花,有的带黄色,花的形状像唇形的芝麻花。黄色,叶上有毛,有苦味。别看它名字有趣还会开花,毒性却不小。人们误吃后会呕吐、腹泻,甚至头晕和昏迷。
“此外,我们电视剧里常看到的‘断肠草’也是真实存在的。‘断肠草’就是‘狼毒草’。高0.5至1尺,根浅黄色,有甜味;叶线形,花白色或黄色,还有紫红色。全棵有毒,根部毒性最大;误食后容易呕吐、烧心、腹痛,严重的可造成死亡。现在,除了野生蔬菜,野生蘑菇因其味道鲜美也受人追捧。”唐建华说。
专家介绍,自然界毒菌种类繁多,全球已知的约有0余种。目前,我国已知有毒蘑菇种,分布广泛。其中,绝大部分含毒素较少或经过处理之后即可食用,强毒性可致死的有30余种,剧毒性的至少有16种。
“有些野生菌虽然美味,但因其本身含有毒素,如未经专业加工或未将毒素全部除去,误食后可能会导致中毒。”医院肠胃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林敏说,野生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分为很多种:其一,有很多野生菌本身带有毒性,误食后会引起中毒;其二,如果食用的野生菌保存不当,误食了受细菌污染或变质后的野生菌也会引起中毒;其三,吃了野生菌后喝酒,也是容易引起中毒的因素;其四,由于部分野生菌价值高且不易保存,一些不法商家会在野生菌上喷防腐剂,所以有些人食用了添加防腐剂的野生菌后导致防腐剂中毒。
“引发的中毒事件呈现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特点。6-9月是蘑菇中毒高发期,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为中毒高发地域。误将野生蘑菇当作食用蘑菇,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医院急诊科主任助理韩冬说,因此,没有专业人士在场时,如果仅凭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的经验,是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某种野生蘑菇可食。那么,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绝对不要贪嘴吃。
菌类专家都很难肉眼辨认
“由于毒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菌类专家都很难肉眼辨认,老百姓更是很难根据其形态来鉴别是否有毒,辨别野生蘑菇是否可食,需要分类学的专业知识,民间传说一概不靠谱。”韩冬说。
唐建华还介绍,有毒蘑菇伞柄上有菌轮,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手撕开,碰破后会流出白色或黄色的乳汁,并带有辛辣味。从采摘地点也可以进行判断,有毒的蘑菇多半生长在肮脏潮湿的地方;无毒的蘑菇大多生长在森林里较干净的树下。
“还有我们常说的越鲜艳越有毒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判断方法。有毒蘑菇通常颜色比较浓艳,菌伞带有红、黄、紫或其它杂色斑点,基底红色,形状异常,有恶臭和苦味,不容易被小动物啃食。在烹饪时,有毒蘑菇与银器、大蒜、米饭等同煮会使它们变黑。”唐建华说,此外,毒蘑菇破烂之后,容易变色;无毒的蘑菇破烂之后,一般不变色。另外,对一些特征不明显,而不易鉴别的野菇,不要轻易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加强宣传教育对预防蘑菇中毒尤为重要,普及毒蘑菇典型图谱,让民众识别毒蘑菇常有特点:菌盖呈扁半球形到扁平,菌柄近端附白色菌环,根部有球形菌托,通俗判别为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韩冬说。
韩冬提醒,目前没有简单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千万别信那些网贴,更千万别吃任何野外生长的蘑菇,哪怕它和你经常吃的那几种蘑菇样子一模一样!蘑菇中的毒素种类繁多,有能导致神经系统瘫痪的,有能对消化系统造成致命打击的,总之款款都能要人命。
一旦误食不可掉以轻心
“吃野生菌,莫要只图‘鲜’,每年各地都有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误食毒蘑菇而引起的中毒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问题。”林敏说,食用菌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很多,胃肠炎型是相对较轻的中毒类型,患者可能会呕吐、腹泻、腹痛、心慌、出冷汗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便血、休克等症状。
林敏还介绍,精神型中毒在进食后10分钟到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幻觉等;野生菌中毒还可能导致患者肾脏受损伤,引起发热、腰痛、酱油色小便、血便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肾衰竭。
“一旦发现自己感到不适,首先可以进行催吐或导泻,然后立即就医。”唐建华说,催吐是食物中毒时最主要的紧急处理办法,如果吃下去的食物时间不长,在1-2小时内,毒物还停留在胃里,就可以采取催吐的方法将毒物排出。我们一般通过刺激深喉的方式进行催吐,可以借助手指、筷子等。
“但是我们不主张对婴儿或昏迷者进行催吐。催吐时要注意保持前倾位,防止误吸而造成窒息。如果吃下去的食物时间较长,超过2~3小时且精神较好的人,可以采取导泻将毒素排出体外。”唐建华说,但导泻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体质较好的年轻人。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专家强调,不论是催吐还是导泻过后,医院就医,不可掉以轻心。为有效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老百姓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蘑菇),千万不要自己随意采摘、购买与食用。(源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