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俞穴Xiochbbcute

小肠俞穴

1概述

小肠俞为经穴名[1](Xiǎochángshù[2]BL27)。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小肠俞是小肠的背俞穴[1][2]。小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小肠俞[1]。小肠俞主治二便、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消渴,头痛,腰骶痛,白带,小腹胀痛,腰腿痛,腹痛,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带下,腰痛,赤白痢疾,赤白带下,腰骶疼痛,盆腔炎,现代又多用小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骶髂关节炎,肠炎,子宫内膜炎,痔疮等。

2小肠俞的别名

三焦窬、八辽窬(《医心方》)。

3出处

《脉经》:小肠俞在背第十八椎。

4穴名解

小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小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小肠俞[1]。

小,与大对言。肠,指人体消化器官的后半部分。盖“小肠”即从幽门至盲肠的一段,为六腑之一。《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小肠者,受盛之府。”此处小肠,指小肠本腑。内通小肠,功在化物。小肠司受盛,主化物。张隐庵曰:“小肠居胃之下,胃之运化者,赖以受盛。”受盛失职,化物无能,自可于此处求之。本穴系小肠在背之俞穴,内应小肠。是小肠之气转输、输注之处,主治小肠之疾,故名之。[3]

5特异性

小肠之背俞穴。

6所属部位

臀部[4]

7小肠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小肠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2][5]。

小肠俞位于骶区,横平第一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小肠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小肠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小肠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小肠俞穴在臀部的位置(肌肉)

小肠俞穴在臀部的位置(骨骼)

8小肠俞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一骶后孔,督脉旁1.5寸处,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间的凹陷处取穴。

小肠俞位于骶区,横平第一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于第1骶椎下正中,旁开1.5寸处取穴[6]。

9小肠俞穴位解剖

小肠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五腰神经和第一、二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骶神经后支共5对,第一至第四对分别由骶后孔穿出,布于髂后上棘至尾骨尖,臀部内侧的皮肤。第一至第三对骶神经后支称臀中皮神经。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不分支,从骶骨裂孔穿出,分布于覆盖尾骨的皮肤。

9.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内侧缘→竖脊肌腱[1]。

9.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臀上动脉分支、臀下神经分支和第1骶神经后支肌支分布[7]。

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5]。

10小肠俞的功效与作用

小肠俞具有通调二便,清热利湿的功效。

小肠俞有通调小肠,清利湿热的作用[1]。

小肠俞所在部位与小肠相应,故取本穴为治疗小肠腑病的重要腧穴[8]。

小肠俞与小肠相应,而为之俞,有清热利湿作用。治膀胱淋漓遗尿、小腹胀满,心烦、血痢、五痔、淋浊、带下,凡病有关小肠者,皆可取此。按小肠外围为水,与三焦、膀胱均有连系。故本穴所应之症,常有选三焦、膀胱两经之穴,协助取效者。[3]

11小肠俞主治病证

小肠俞主治二便、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消渴,头痛,腰骶痛,白带,小腹胀痛,腰腿痛,腹痛,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带下,腰痛,赤白痢疾,赤白带下,腰骶疼痛,盆腔炎,现代又多用小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骶髂关节炎,肠炎,子宫内膜炎,痔疮等。

小肠俞主治二便、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便血、遗精、遗尿、淋沥、尿血、疝气、妇人带下、消渴、头痛、腰骶痛等[1]。

小肠俞穴主治遗精、遗尿、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腰腿痛[7]。

小肠俞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疝气,尿血,遗尿;月经不调,带下;遗精;腰痛[6]。

小肠俞主治小腹胀痛,赤白痢疾,遗精,遗尿,尿血,疝气,赤白带下,腰骶疼痛,以及盆腔炎等[5]。

现代又多用小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盆腔炎、骶髂关节炎等[1]。

1.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遗精;

3.妇产科系统疾病:盆腔炎,子宫内膜炎;

4.其它:骶髂关节炎,痔疮。

12刺灸法12.1刺法

直刺0.8~1寸,局部有酸胀感[6]。

直刺0.8~1.2寸[7][1]。

直刺1~1.5寸[5]。

若向下斜刺2~2.5寸[6],可使酸胀感扩散至骶髂关节[6],用以治疗骶髂关节疾患。

注意:本穴深部近于膀胱,故不能深刺[6]。

12.2灸法

可灸[1][7][6]。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3小肠俞的配伍

小肠俞配大横、下巨虚,有清热健脾祛湿的作用,主治肠炎,泄泻,痢疾。

小肠俞配关元,为俞募配穴法,有温阳固脱的作用,主治下元不足,遗精,遗尿。

小肠俞配大肠俞、承山,治痔疮[6]。

小肠俞配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治妇科病[6]。

小肠俞配中极、关元、肾俞、足三里,治遗尿[6]。

14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小腹痛控睾引腰脊,疝痛、上冲心,腰脊强,溺黄赤,口干,小肠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泄痢脓血。

《备急千金要方》:寒热,赤白痢疾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妇人带下。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虚乏,灸小肠俞随年壮。

《针灸大成》:主妇人带下。

《针灸逢源》:治淋沥,遗尿,五痔便血。

15参考资料

^[1]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55.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3]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3.

^[5]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0.

^[8]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xe/6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