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篇之肠系膜淋巴结

腹痛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症状之一,多位于脐周或接近脐周。这时,腹部超声便是儿科医生常用的辅助检查。

当超声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肠系膜淋巴结炎"就成了最常用的诊断。但是单凭腹部彩超报告结果,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会存在过度诊断与一定程度的误诊。因为大部分腹痛可能都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具有自限性。

淋巴结肿大原因部分是生理性的,部分是反应性的。因此,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必须要结合患儿临床资料作出正确解读才有临床意义,部分患儿可能是生理性或反应性增生,只有少数是病理性。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于:

淋巴系统发育高峰期,如学龄儿童;

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以及内分泌因素;

肠道淋巴系统对外来微生物及毒素等物质的反应性增生;

也可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如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阑尾炎、肠套叠、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道肿瘤、肠道外临近器官的感染、炎症等。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声像图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孩子,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春冬季节,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肚脐周围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

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需符合以下几点:

患儿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前驱病史,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腹痛以脐周与右下腹为主,部位不固定,无固定压痛;

腹部超声检查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标准;

尽量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

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或长径>10mm,长径/短径2;淋巴结内多无血流信号或呈星点状。(1).肿大淋巴结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或两处均有。(2).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肾形结构回声存在,表面光滑,皮髓质分界清,中心髓质呈高回声,周围皮质为低回声。(3).肿大淋巴结呈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偶有重叠,无融合及钙化。(4).大小多在2.0cm以下,2.0cm以上少见。(5).部分患儿肠间隙及盆腔可见积液,最宽暗区1.2cm。(6).全部肿大淋巴结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呈点条状血流信号,树枝状血流信号少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xe/7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