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前冲刺内外妇儿59个病症

程少为怎么挂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3920294540497&wfr=spider&for=pc
综合·倒计时12天干货分享

小执医今天带来了内外妇儿病症鉴别,内容多多,干货满满,建议收藏哦~

01第一节 感冒(二)鉴别诊断1.与风温相鉴别2.与时行感冒鉴别02第二节 咳嗽(二)鉴别诊断1.咳嗽与喘证相鉴别2.咳嗽与肺痨03第三节 哮病(二)鉴别诊断04第四节 喘证(二)鉴别诊断:与哮病鉴别,详见“哮病”鉴别诊断。05第五节 肺痨(二)鉴别诊断1.肺痨与虚劳2.肺痨与肺痿06第六节 肺胀(二)鉴别诊断07第七节 心悸(二)鉴别诊断1.惊悸与怔忡2.心悸与奔豚08第八节 胸痹(二)鉴别诊断1.胸痹与悬饮2.胸痹与胃脘痛3.胸痹与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的危重急症。09第九节 不寐(二)鉴别诊断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不寐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10第十节 痫病(二)鉴别诊断1.痫病与中风的鉴别2.痫病与痉证的鉴别11第十一节 胃痛(二)鉴别诊断1.胃痛与真心痛12第十二节 呕吐(二)鉴别诊断1.呕吐与反胃13第十三节 腹痛(二)鉴别诊断1.腹痛与胃痛:详见“胃痛”鉴别诊断。2.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的症状。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14第十四节 泄泻(二)鉴别诊断1.泄泻与痢疾2.泄泻与霍乱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患者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15第十五节 痢疾(二)鉴别诊断:与泄泻鉴别,详见“泄泻”鉴别诊断。16第十六节 便秘(二)鉴别诊断17第十七节 胁痛(二)鉴别诊断1.胁痛与胃脘痛18第十八节 黄疸(二)鉴别诊断19第十九节 鼓胀(二)鉴别诊断20第二十节 头痛(二)鉴别诊断1.头痛与眩晕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21第二十一节 眩晕(二)鉴别诊断1.眩晕与中风22第二十二节 中风(二)鉴别诊断1.中风与口僻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2.中风与厥证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3.中风与痉证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斜等症状。4.中风与痿证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5.中风与痫证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猝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23第二十三节 颤证(二)鉴别诊断24第二十四节 水肿(二)鉴别诊断1.水肿与鼓胀:与鼓胀鉴别,详见“鼓胀”鉴别诊断2.水肿阳水和阴水25第二十五节 淋证(二)鉴别诊断26第二十六节 郁证(二)鉴别诊断27第二十七节 血证(二)鉴别诊断1.鼻衄⑴内科鼻衄与外伤鼻衄:外伤鼻衄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内科所论鼻衄有别。⑵内科鼻衄与经行衄血: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2.齿衄与舌衄: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3.咳血⑴咳血与吐血⑵咳血与口腔出血:鼻咽部、齿龈及口腔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常为纯血或随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变的相应症状可寻,可与咳血相区别。4.吐血吐血与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吐血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渣,常有胃病史。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血色鲜红,不夹食物残渣,在五官科做有关检查即可明确具体部位。5.便血⑴便血与痢疾: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⑵便血与痔疮: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6.尿血⑴尿血与血淋:有无尿痛,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详见“淋证”鉴别。⑵尿血与石淋:两者均有血随尿出。但石淋尿中时有砂石夹杂,小便涩滞不畅,时有小便中断,或伴腰腹绞痛等症,若砂石从小便排出则痛止,此与尿血不同。7.紫斑⑴紫斑与出疹⑵紫斑与温病发斑:紫斑与温病发斑在皮肤表现的斑块方面,有时虽可类似,但两者病情、病势、预后迥然有别。⑶紫斑与丹毒:丹毒属外科皮肤病,以皮肤色红如丹得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不褪色,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28第二十八节 消渴(二)鉴别诊断29第二十九节 瘿病(二)鉴别诊断1.瘿病与瘰疬2.瘿病与消渴:详见“消渴”鉴别诊断。30第三十节 内伤发热(二)鉴别诊断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外感发热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初期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体温较高,发热类型随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发病初期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31第三十一节 癌症(二)鉴别诊断31第三十二节 痹证(二)鉴别诊断痹证与痿证32第三十二节 痿证(二)鉴别诊断1.痿证与偏枯: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2.痿证与痹证:详见“痹症”鉴别诊断。33第三十三节 腰痛(二)鉴别诊断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区别。2.腰痛与肾痹:●第二章 中医外科常见病●01第一节 痈(二)鉴别诊断1.痈与脂瘤染毒:患处平时已有结块,与表皮粘连,但基底部推之可动,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局限,10天左右化脓,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2.痈与有头疽: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处。初起有一粟米样疮头,而后肿势逐渐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红肿范围往往超过9~12cm,溃后如蜂窝状,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较长。3.痈与发:在皮肤疏松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范围较痈大,3~5日皮肤湿烂,随即腐溃、色黑,或中软而不溃,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02第二节 乳癖(二)鉴别诊断03第三节 湿疮(二)鉴别诊断04第四节 痔(二)鉴别诊断05第五节 脱疽(二)鉴别诊断1.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2.雷诺病(肢端动脉痉挛症)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发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06第六节 精癃(二)鉴别诊断07第七节 肠痈(二)鉴别诊断●第三章 中医妇科常见病●01第一节 崩漏(二)鉴别诊断崩漏为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的疾病,表现为周期、经期紊乱,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02第二节 闭经(二)鉴别诊断03第三节 痛经(二)鉴别诊断04第四节 绝经前后诸证(二)鉴别诊断1.眩晕、心悸、水肿:本病证状表现可与某些内科病如眩晕、心悸、水肿等相类似,要注意鉴别。2.癥瘕:可能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痩等症状。05第五节 带下病06第六节 胎漏、胎动不安07第七节 产后发热(二)鉴别诊断08第八节 不孕症(二)鉴别诊断暗产:暗产是指早早孕期,胚胎初结而自然流产者。此时孕妇尚未有明显的妊娠反应,一般不易觉察而误认为不孕。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早孕试验及病理学检查可明确。09第九节 癥瘕(二)鉴别诊断●第四章 中医儿科常见病●01第一节 肺炎喘嗽(二)鉴别诊断02第二节 小儿泄泻(二)鉴别诊断主要与痢疾(细菌性痢疾)相鉴别。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査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第三节 积滞(二)鉴别诊断1.厌食:厌食是以长期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除不思乳食外,精神尚好,无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等症。2.疳证:疳证是以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和精神症状。04第四节 鹅口疮(二)鉴别诊断1.口疮:口舌黏膜上出现黄白色溃疡,周围红赤,不能拭去,拭去后出血,局部灼热疼痛。2.白喉: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咽、扁桃体甚则鼻腔、喉部可见灰白色的假膜,坚韧,不易擦去,若强力剥离则易出血。多伴有发热、咽痛、进行性喉梗阻、呼吸困难、疲乏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3.残留奶块:其外观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棉棒蘸温开水轻轻擦拭,即可除去,其下黏膜正常,易于鉴别。05第五节 水痘(二)鉴别诊断06第六节 痄腮(二)鉴别诊断发颐(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07第七节手足口病(二)鉴别诊断1.水痘:疱疹较手足口病稍大,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头面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痂,疱疹多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且在同一时期、同一皮损区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2.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流涕、口腔疼痛甚或拒食,体检可见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口腔后部出现灰白色小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颌下淋巴结可肿大,但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可资鉴别。08第八节 麻疹(二)鉴别诊断1.感冒:一般无明显目赤胞肿、畏光羞明、眼泪汪汪等眼部症状,无麻疹黏膜斑。2.风痧: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可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初见于头面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出疹2~3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沉着。无畏光、泪水汪汪和麻疹黏膜斑。3.奶麻: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3~5天,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面部及肘、膝关节等处较少。全身症状轻微,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斑。4.丹痧:多见于3~15岁儿童,起病急骤,发热数小时到1天内皮肤猩红,伴细小红色丘疹,自颈、胸、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在出疹时可伴见口周苍白圈、皮肤线状疹、草莓舌等典型症状。09第九节 丹痧(二)鉴别诊断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皮疹比猩红热皮疹消退快,而且退疹后无脱皮现象,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轻。咽拭子、血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也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或多形性红斑皮疹,两者不同点是川崎病婴儿多见持续高热1~3周。表现为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手足出现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趾端薄片状或膜状脱皮。有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青霉素治疗无效。10第十节 紫癜(二)鉴别诊断急腹症:紫癜患者出现严重腹痛者,应警惕合并急腹症的可能。同时儿童期出现急性腹痛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注意仔细寻找皮肤紫癜,了解腹部情况,必要时考虑胃肠镜检查。“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我们要敢于对命运说不,不服不怕,不屈不立,玩命拼命不认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克服自己目前的一切困难,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一次!

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xe/9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