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指导宝宝溢奶和吐奶就是俩回事,但是很多新手爸妈都会混淆,那么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此素材解读吐奶和溢奶的问题,希望为各位新手妈妈们排忧解难,明明白白、科学的养育宝宝!可设为家长学校必修课,用于准姥姥、奶奶训练营,人气超高,到课率爆棚!相信对于很多照顾新生宝宝的新手爸妈来说,照顾好宝宝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啊,不仅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甚至还有一些很容易混淆的状况,什么是溢奶和吐奶?
新生儿的胃比较特殊,吃饭胃口的食物比较容易回流,经常会发生吐奶或者溢奶的情况。
宝宝吐奶溢奶大多数情况都是正常的,只要体重增长正常、精神良好、大小便正常,宝宝不必担心。
△溢奶乳汁从宝宝嘴角、鼻孔少量流出来的现象,称为溢奶,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胃的贲门括约肌还未成熟,在吃奶的同时把一些空气吸到胃口,这些空气在宝宝吃完奶后需要溢出,空气溢出的同时还带了一些奶水出来。所以姿势稍微移动,便可能导致喝进去的部分乳汁从口鼻中逆流出来。溢奶是自然从宝宝口中流出来,宝宝没有痛苦的表情。一般吐一两口就没有事情了。△吐奶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强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较多。吐奶是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较弱,在胃里的食物无法顺利进入肠道,从而从宝宝口里流出。吐奶一般发生在喂奶半小时后,吐奶时,宝宝会比较痛苦。不管是吐奶还是溢奶,都是表面看都是奶从宝宝口鼻中流出来,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如何判断吐奶溢奶1.首先看奶流出来的量如果奶流出的很多。并且宝宝有不舒服或者哭闹的现象,就是吐奶。2.时间段除了量的比较,还要看时间段,吐奶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就没有了。宝宝吐奶溢奶处理方法:溢奶:每次哺乳后,将宝宝竖直抱起来,帮他拍几个嗝出来,将胃里的空气排出,溢奶就会减少,如果拍完嗝,宝宝还会溢奶,就让他俯卧一会儿,不过,俯卧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守在宝宝身边,以免宝宝窒息,吐奶:如果宝宝发生吐奶量多且频繁,妈妈要观察他有没有其他症状,如果宝宝精神愉快、且体重、身高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如果宝宝有食欲不振、发热、咳嗽等症状,就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详解吐奶吐奶是婴儿阶段常见的现象,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
吐奶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宝宝的胃基本上呈水平状态,当宝宝吃多了,或者有空气进入胃部时就会引起吐奶溢奶的现象。
这些办法可以帮助宝宝减少吐奶频率
①喂奶时要尽量安静。
②吃奶过程中避免打扰,突然的噪声,强光和其它分散婴儿注意力的事情。
③吃配方奶的婴儿吃奶过程中每间隔3-5分钟就拍嗝。
④不要让婴儿平躺着吃。
⑤吃完奶,将婴儿竖抱20-30分钟。
⑥刚喂完奶时不要挤压婴儿腹部或剧烈玩耍。
⑦尽量在婴儿极度饿之前喂奶。
⑧用奶瓶喂奶时奶孔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翻转奶瓶后滴出几滴,然后停止,说明奶孔大小合适。
给宝宝拍嗝
拍嗝的姿势:
①竖抱拍嗝。将婴儿竖直抱起在胸前,头靠在你的肩膀上,一手扶着婴儿的头和背,一手在他的背部轻轻拍打。
②扶着婴儿坐在你的膝盖上,一手支撑住他的胸部和头部,一手轻拍他的背部。
③让婴儿趴在你的腿上,扶住他的头,让头略高于胸部,然后轻拍他的背或者轻轻画圈抚摸。
如果宝宝吐奶时,特别的痛苦,哭闹。拒绝吃奶,无法安睡等情况,就需要咨询医生了
如何确认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宝宝吐奶情况:在一岁以内大部分发生在喂奶时/喂奶后有时伴随着打嗝或者体位变化,吐出几口在吐奶后没有什么哭闹,看上去也没什么不舒服宝宝的日常精神状态、生长发育一切正常通常不用特别担心,这种吐奶也可以称为“生理性吐奶“,大部分1岁以内的小宝宝都会发生,尤其在6月龄以内更加频繁一些。如何应对生理性的吐奶?亲喂时:注意喂奶姿势,确保孩子深衔乳,宝宝的头高于屁股,使用哺乳枕时宝宝通常平躺着,可将头部对应的哺乳枕下方稍垫高一些。瓶喂时:让宝宝的上半身尽量坐起,同时采用正确的瓶喂技巧,避免宝宝吃奶过急、过多。喂奶时机: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可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