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直接跳转到往期精彩文章)小豆子妈妈:中国人总是谈性色变,但是为了婚姻更幸福,又有什么可避讳呢?作者杨咩咩啊叫我杨咩咩(ID:jwymm)
朋友给我说一事儿。
她闺蜜们有一个铁一般的约定。
不管工作多忙,总会一个月抽出一天半天的时间,撇下老公和孩子聚会。
聊天内容荤素不忌。夫妻之间私密的小事,也大聊特聊。
就在前几天,聊到婚后夫妻性生活。
一闺蜜特别佛系地说,她跟老公,就是两个合租的室友。
早上、晚上打声招呼,上床之后,各看各的手机,互不打扰。
如果突然有点需求,也会礼貌地试探着触碰一下对方。
对方要是表现出性趣缺缺的样子,就会马上抽回自己的手,继续看手机。
他们两口子称之为床上礼貌。
听得都快笑疯了。
闺蜜说,步入三十大关的女人,满脑子都是孩子,工作、保养、身材维护。
对夫妻之间的那点子事,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有心情。
我问:那他们两个人关系怎么样?
她有点苦恼说:
不怎么样。总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比如因为婆媳之间一些极小的事情,或者孩子磕着碰着,就很容易动怒。
互相指责,互相抱怨。并且很难和好。
年轻的时候,一旦有什么事,一炮泯恩仇,睡一觉就好了。
但是现在不行,白天解决不了的事情,晚上得不到解决。
冷战和争吵的时间变长了。
闺蜜这番话,倒是让我若有所思。
我之前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夫妻之间必须解决的三件事,沟通,性,经济。
而其中,性和谐让夫妻之间沟通更容易。
看来,对于夫妻之间的问题,是性充当了夫妻关系的润滑剂。
那么,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性究竟对婚姻有多重要。
车门已经焊死了,谁都不许下车。
海伦菲舍尔曾经花了45年研究得出,“爱情”其实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性欲、浪漫的爱和依赖。
所以,对于夫妻之间的问题,耳鬓厮磨,身心交汇的那一刻,消弭彼此之间的隔阂,应该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做《一周性爱改善实验》,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维多利亚和麦克结婚22年,当年的激情早已不在,两个人经常剑拔弩张。
维多利亚觉得麦克经常对她爱理不理,心里有什么事也不说。
而麦克觉得,妻子为一点小事就能爆发。
两个人因为沟通不畅,感情降到了冰点。而性生活,也变成了一个月顶多一次。
为了挽救这段婚姻,他们夫妻一起作出了努力,进行为期一周的性爱实验。
在这七天里,他们要穿上对方喜欢的衣服,按照对方的喜好去打扮自己,试着去调情,挑逗对方,创造美好的氛围。
总之,就是要在“性”上面,尽量满足对方。
即使两个人刚吵过架,但为了试验,他们也都要继续进行下去。
维多利亚开始穿上了能够挑逗丈夫的性感内衣。
而麦克,在每天闲暇之后,会学着给妻子做足底按摩。
7天实验结束后,有巨大的变化开始在夫妻之间发生。
本来一个月一次的性生活都难以保证,现在夫妻双方每天都很期待夜晚的到来。
身体得到愉悦的两个人,心情也自然变得舒缓平和,他们也学着去坦诚地敞开心扉,面对之前一直存在的问题。
甚至,两个人开始制定旅行计划,暂时撇下三个孩子,去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
20多年的婚姻,在柴米油盐中早已经磨去了激情,甚至一度到了要离婚的边缘。
可是,当他们在性上面达到和谐的时候,突然发现,之前存在的那些问题,其实也不是不能解决。
他们还是爱着彼此,他们的身体依旧契合,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过下去呢?
我见过很多夫妻,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开始分房睡。
原本亲密无间的两个人,就像合租在一起。
共同赡养父母,共同抚养孩子。一起还着房贷,一起面对风风雨雨。
唯独,不会一起睡觉。
将好好的夫妻生活,过成了纯洁的男女友谊。
一个年长我十多岁的前辈说,自从儿子上了高中,她就没有和丈夫同房过。
摸着丈夫的手,也没有任何悸动的感觉了。
所以他们夫妻关系,总是有一种礼貌的疏远。
看上去相敬如宾,但内里,早已经相敬如冰。
孩子,成了他们夫妻之间唯一的情感维系。
和爱的人做爱做的事,并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而这件事,只有和爱人一起做,才会觉得美妙。
我很喜欢七颗栗子在《孤独的性》中说的一句话:
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性不仅仅是性,性是一种语言,是一座桥梁,是从孤独通往亲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属的熔炉。
所谓性爱,绝不简单的是两个人的活塞运动,而是情到浓时的自然反应,是更想要了解彼此的一种渴望。
一桩婚姻幸不幸福,性生活绝对是一个很有力的参考标准。
在两性关系中,女性似乎总作为比较弱势和矜持的一方。
即使有性需求,也会因为自尊心和强烈的羞耻心,不会主动向丈夫提出来。
有些中年夫妻之间,经历了年轻时候的干柴烈火之后,已到中年,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对性欲的渴望,好像就降到了最低。
但不说,不代表没有需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实对婚姻,是一种巨大的隐患。
天涯一位叫做“悠姐”网友说,她和老公结婚8年,孩子6岁,但他们无性生活,已经过了四五年。
一开始是生活压力大。但到了后来,老公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两个人无法完成性生活。
人类的原始欲望是无法压制的,在很多个无眠的夜晚,她都渴望对方的拥抱和轻抚。
谈过无数次,老公始终逃避这个问题,也不愿意离婚。
为了不看到妻子失望的眼神,他经常在客厅打游戏,直到两三点才上床睡觉。
像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她过了好几年。
丈夫不愿意离婚,也不愿意接受治疗。
她不想因为这种原因,给孩子一个残缺的家。
直到一年前,她遇到了初中起就一直追她的男人。很快,她出轨了。
强烈的罪恶感让她始终觉得对不起老公,但身体的欢愉,又让她上瘾般挣脱不开这段不正当的关系。
她在痛苦中两难。
出轨当然是婚姻中无法容忍的错误,咩咩坚决反对这种行为。
但是这恰恰证明了一点,性在婚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性关系和谐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性关系不和谐的家庭,再小的问题都会通过性来放大很多倍,甚至出轨,婚姻破裂。
罗素在《人类价值中性的地位》中说过一句话:
性是一种自然的人类需要,就像食物和饮料一样。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性欲正同食欲是一样的。愈是节制,欲望就愈高;反过来,欲望满足了,它就会暂时消解。而当性欲急切时,它会把一切都从人类精神范围之内排挤出去。
享受性,并没有什么讳莫如深的。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提出过一个观点,找对象,要找一个让你有性冲动的人。
婚姻在平淡中总容易让爱蒙尘,唯有最亲密无间的交汇,能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这也是保持婚姻长久的秘密之一。
作家西湘在分析中国式婚姻生活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谈到婚姻生活,最喜欢说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即使不谈精神层面的交流,纯粹讨论接地气的生活,夫妻之间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这些,不是吃喝拉撒,而是睡觉,是zuo爱。
不要低估性对婚姻的影响。
性吸引力能够决定你要不要和一个人交往,性和谐与否决定这段感情最终的走向。
我们的感情,经不起太多的争执与冷战,爱人温暖的怀抱,耳鬓厮磨之间,足以融化彼此之间的坚冰。
性不是洪水猛兽,接受它,享受它,也许,它就会变成夫妻之间的粘合剂。
女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警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由大姐与二姐所嫁人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一岁半,我的父亲“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立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实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以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于改掉的。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可是,母亲并不软弱。母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过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的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掷千金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母亲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若不是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重要激素。目前,国际公认的女性更年期年龄是41~60岁。在更年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随之降低,引起整体新陈代谢的改变,包括糖代谢和脂代谢。很多女性在这一时间开始发胖,胰岛素抵抗加重,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不利于血糖的代谢平衡。因此,更年期成为女性患糖尿病的高危时期,雌激素、情绪、肥胖是致使该阶段女性血糖上升的三大因素。此外,更年期激素的升降引起的潮热、忧郁以及短期记忆丧失有可能被误诊为低血糖症,需注意与之鉴别。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尤其是保持好心情,对更年期女性预防糖尿病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没有任何疾病的老年人才是健康老年人。而事实上,老年人出现各种慢性疾病以及功能退化多是重要脏器、各个系统的增龄性改变造成的,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健康老年人不应局限于没有任何疾病的老年人,而应强调功能性,即这些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没有影响其功能发挥,或者通过治疗老年人依然具有很好的生活质量,那么他就属于健康老年人。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提出的健康老年人5条标准中,也强调了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而非病理性改变,功能而非器质性改变。这与以往细分各器官系统无疾病不同。同时强调相关高危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这样就突出了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的不同,在具体应用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不可看到相关指标变化就武断下结论。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老年人和照护者都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比如,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非常普遍,其中有些人因为自己是一名“病人”而心事重重,要么情绪低落、放任自流,要么有很强的对抗心理,总想着把疾病连根拔除,很难用放松平和的心态看待疾病、合理治疗,达到与疾病和平相处的状态。由这一理念也就更容易理解,老年医学的首要目标不是治愈疾病,而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照护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年医学临床诊疗模式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模式转变,人们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