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厕神要见苏轼,苏轼为她写了一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彼时,苏轼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大到了什么程度呢?苏轼在自己的《子姑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元丰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师来黄州,二月朔至郡。至之明年,进士潘丙谓予曰:‘异哉!公之始受命,黄人未知也,有神降于州之侨人郭氏之第,与人言如响,且善赋诗,曰:‘苏公将至,而吾不及见也。’”也就是说,苏轼被贬黄州,正月初一从京城往黄州去,二月初一才到了黄州。有一位名叫潘丙的进士告诉苏轼:“太奇怪了,你刚开始准备来黄州的时候,黄州人都还不知道,有一位神仙来到姓郭的人家中,说:‘苏轼要来了,只可惜我没时间见他了。’”那么,究竟是哪一位神仙想见苏轼呢?第二年,潘丙又来找苏东坡,说:“那位神仙又来了,现在还在郭氏人家中。”苏轼也是一个好奇的,立刻就跟着潘丙来这户人家看。原来,想见苏轼的这位神仙,就是传说中的神。据说,这位神原本是寿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从小就读书识字,后来嫁给一个优伶为妻。寿阳刺史看中了何媚的美貌,就害死了她的丈夫,将她收为自己的小妾。结果,寿阳刺史的老婆是个凶悍嫉妒的女人,将何媚杀死在厕所中。上天见何媚可怜,就让她做了神。后来人们发现这位厕神很灵验,就常常拜祭她。此时想见苏轼的,就是这位原名何媚的厕神。人们求厕神的时候,用簸箕作为厕神的腹部,以筷子作为厕神的口,盘中盛灰,有什么要求的,厕神就会用筷子灰中用诗文的方式写出来。这位厕神,就借着筷子和盘中的灰,向苏轼提了一个要求,“公少留而为赋诗,且舞以娱公。”也就是说,她希望苏轼给她写首诗。于是,苏轼挥笔而就,写了一首《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古代女子用铅粉来化妆,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丈夫萧史,烧水银作粉,亦名为飞云丹。这一句话是在夸赞厕神的外貌。“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伶伦,是黄帝的臣子,“昔黄帝命伶伦作为律”,所以,伶伦是负责音律的大臣。从这一句开始,苏轼就对这位“厕神”开始了讽刺,也就是说厕神写出来的诗文,没有音律,没有清香,只看到糠秕吹扬。“到处成双君独只”,这一句词苏轼用了双关的笔法,筷子向来都是两根一起用的,但是厕神用来说话的筷子,只有一根,同时,也是在说厕神只有独身一人。“空无数,烂文章”,众人都认为厕神文采飞扬,不一会儿就能写出十几首诗文,但是这些诗词在苏轼看来,也不过是“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箸,无复似张良”,这一句用了张良的典故,当年郦食其给刘邦提了一个建议,说商汤伐夏桀之后,将夏桀的后代封在杞地;武王伐纣之后,将商纣的后代封在宋地,如今秦国不讲道德,不明大义,灭了六国之后,没有给六国的后代留下立锥之地,建议刘邦分封六国的后代。这样百姓们一定会对刘邦感恩戴德,认为刘邦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君王。刘邦非常高兴,正要让郦食其去办这件事,张良走进来了,听说这件事很着急,借用了刘邦的筷子,来给刘邦分析,千万不能分封六国的后代。而厕神也是要用筷子来说自己的腹中言,所以苏轼就借用了张良这个典故。虽然两个人都是借用筷子,但你怎么能比得了张良呢?这篇诗词,满满都是苏轼对厕神的讥讽之言。虽然厕神有着美丽的外貌,却腹内空空如草莽,根本不值得信任。整篇诗词诙谐幽默,又用了几个典故,尤其是那一句“且糠秕吹扬”更是让人笑得肚子疼。然而,笑过之后,我们也应该明白,苏轼正是借这首词,来提醒人们,不要盲目相信鬼神,遇上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fx/11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