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来源:医院一外科主任耿辉)
3日上午,在医院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耿辉主任正在给3岁的晓东(化名)进行术后检查,此时小家伙有些哭闹。
耿主任告诉记者,晓东入院时的症状是反复腹痛,家长表示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周时间了。医院检查,但都没好转。医院后医生经过超声检查,判断晓东应该是消化道有异物,导致肠道穿孔、黏连。
瓜子皮扎破肠壁造成肠穿孔
初步诊断出来后,1月2日耿辉主任及其团队为孩子做了手术。手术也证实了他们当初的判断,的确是因肠道异物导致的肠穿孔、肠黏连。耿辉主任介绍说:“我们在手术中发现了肠中有瓜子皮,就因为瓜子皮扎破了肠壁,造成肠穿孔,导致周边肠黏连,所以孩子才出现反复腹痛的症状。”在手术中,他们还发现这个孩子肠道有憩室。通过手术,医生不但把的肠黏连分离了,还一起把原有的病灶切除了。
手术后,孩子的状况还不错。
肠穿孔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黏连不及时分离,很可能造成感染休克等后果,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耿辉主任说:“像这种尖锐物导致孩子肠穿孔的案例目前还是比较少的,造成梗阻的多一些,一年有3-4例那样。”
哪些尖锐物要小心?
吞食异物的孩子年龄段大概在3岁以内,两岁多的孩子是最多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活动范围增多,家长稍有疏忽,孩子就有可能误食这些小物件。像枣核、瓜子皮、鱼刺、螃蟹壳、骨片、硬币、游戏币、水泥钉、针、项链吊坠、戒指、玩具“水晶宝宝”等都要小心。
一旦误吞尖锐物家长咋办?
避免这类危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远离这些小物件。如果孩子是被尖锐的骨头,比如鸡骨头、鱼刺等卡住,不要强行吞咽,否则极易容易划伤食道,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果误吞尖锐物,家长可先密切观察,看孩子是否将异物排泄出来。如出现发烧、呕吐及腹部不适等情况,应立即送医就诊。
医院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耿辉主任提醒家长,5岁以下的孩子极容易出现吞食尖锐物出现穿孔的情况,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吞了尖锐物能吃泻药吗?
耿辉主任建议,千万别给孩子吃泻药,建议家长给孩子多吃一些如韭菜、芹菜一类粗纤维的食物,促使异物被大便包裹着排出,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吃了泻药产生稀便,反而有可能异物排出时将肠道刮伤。
母爱时光播出频率:吉林教育广播FM96.3
直播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版)9:00-10:00
周一至周五:(下午版)14:00-15:00
重播时间:
周一至周日:凌晨2:00-3:00
主持人:杨洋
育婴专线:—
育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