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肠镜报告上的“息肉”是什么?我们是否需要为息肉担惊受怕?胃息肉、肠息肉,你了解多少?
01
什么是胃息肉和肠息肉?
胃息肉和肠息肉(结肠、直肠)是指长在胃或者肠道上面的局部隆起病变,就像是肉疙瘩。实际图片如下:
02
胃息肉和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胃息肉: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表现;
肠息肉:下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
也有很多人都是在体检做胃镜、肠镜发现胃肠道息肉的。
03
什么人容易得胃息肉、肠息肉?
胃息肉:胃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很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奥美拉唑类药物)、吸烟、饮食习惯等存在一定相关性。
肠息肉: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低纤维食物以及吸烟、饮酒都与肠息肉有很大的关系。
04
胃息肉、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胃息肉和肠息肉会不会癌变,主要看它们的病理类型,一般做胃镜、肠镜后医生都会取一部分息肉送去病理科做活检的。
胃息肉:胃息肉包括很多类型(病理结果类型):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其中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其它类型的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肠息肉:肠息肉可以分为炎症性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混合腺瘤);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倾向,其他类型转变为癌症很少见。
胃肠道息肉可能癌变,但是仍需按照不同类型对待,虽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
05
发现胃息肉、肠息肉,
需不需要治疗,该如何治疗?
胃肠息肉早期切除可以预防和减少癌变的发生!
胃息肉:
1、小于1cm的息肉,可以在做胃镜检查时用活检钳夹除,也可以暂不治疗,但建议定期复查胃镜;
2、大于1cm的息肉和腺瘤性胃息肉(即使小于1cm)一旦确诊应该做胃镜切除。
3、息肉太多需要多次治疗行胃镜切除;
肠息肉:
1、小于0.5cm的息肉可以在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2、大于0.5cm的息肉可以肠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应该尽快切除;
3、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
即使胃息肉、肠息肉已切除,需注意仍有复发甚至癌变倾向,需定期复查胃镜或者肠镜!
本文转载自小编同行小鱼儿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