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不是只有痛那么简单

痛经是指在经前或行经期间发生难以忍受的下腹疼痛。如果痛经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年之内,这种痛经叫原发性痛经,一般认为这是月经期激素正常变化所造成的。如果在月经来潮三年之后发生痛经,这种痛经叫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盆腔感染或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腹部或背部钝痛,并引起尿频和不断的排便感,有些则会出现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典型的痛经症状是月经开始时腹痛很厉害,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痛经不会危害健康,但它可能是一种较严重疾病的征兆。

  

1.痛经久治无效者,不宜坚持自疗,医院作妇科检查。

2.患者应在月经来潮期间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3.在生育一个孩子后,原发性痛经可能会自动消失。

4.可食蜂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轻疼痛。

5.不可盲目使用止痛药。因为,痛经常使用止痛药者,癌症发病率比一般人可能会高6倍左右。

6.疼痛剧烈患者,医院就诊。

7.要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过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8.剧烈疼痛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杜冷丁。

9.不宜痛时服药,这样效果不明显,应以经前5~7天服药为佳。

  

1.黄桔核1两,柑核1两,木耳5钱。用酒、水各半碗,煮沸后服。

2.萝卜籽1两,萝卜1个,陈皮3钱,猪小肠1条。用水煮汤吃。此方适宜于肥胖妇女月经腹痛、平日痰多者。

3.红花10克,红糖30克。水煎,经来即服,每天1次,连服3天。活血温经,散寒止痛。连服3个月。

4.酒炒元胡10克,醋炒香附6克。上药共研细末,1次黄酒送服。

5.紫丹参50克。将药研为细末,陈酒炖服,日1次,每服10克。

6.益母草30克。上药研细末,陈酒炖服,每服10克,连服2~3次。

7.香附(醋、酒、盐三制)30克,炒茴香15克,丹参60克。共为细末,经前经后,早晚黄酒冲服10克,忌食生冷。

8.鲜姜黄20克,鸡蛋2个。鸡蛋水煮后剥去壳,与姜黄共煮,取鸡蛋加甜酒亳升同食,如无甜酒用酒酿亦可。在行经期间服2~3次。

9.桃仁7个,百草霜3克。酒、水各半煎服。

10.五灵脂10克,酒制香附15克。水煎至毫升,分早晚2次服。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11.鸡血藤30克,茄子根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12.青壳鸭蛋3个,生姜5钱,将鸭蛋去壳,加酒半碗煮熟,以白糖调服。

  

1.七制香附丸,水丸每次服6克,蜜丸每次服一丸,每日服2次。适用于乳房胀痛,食欲不振及腹胀较明显的患者。

2.妇科得生丹。适用于血块较多,小腹痛胀,月经来得不通畅的患者。

3.元胡止痛片,适用于经期腹痛较重时,或用元胡、琥珀粉,温水冲服也可。

4.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轻,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大便不成形或次数多,可用艾附暖宫丸、温经丸或附桂紫金膏、养血调经膏,外贴小腹部或用肉桂、生蒲黄、五灵脂、共研细末,在月经前一周服用,一日2次。

5.经期或经后,腹部疼痛,月经量少,色淡红,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可用八珍益平丸或人参养荣丸。

6.经后小腹空痛,经量少,颜色淡红,腰背疼痛如折,劳累后加重,头晕,耳鸣。可用归芍地黄丸,或枸杞子、核桃仁、冰糖三味适量,煎水经常服用。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右侧,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时间约6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在气海、关元治疗,每穴约2分钟。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右侧,用(扌+衮)法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时间约4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法治疗肾俞、八胶穴,以酸胀为度,再在骶部八胶穴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

  

1.食盐0克,米醋毫升。同放锅内炒热,分装两包,轮流热敷小腹部。散寒止痛。

2鸡蛋2只,艾叶10克,生姜15克。上药加水0亳升煮,蛋去壳再煮至亳升,饮汁吃蛋。

3.鲜姜克,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3~4次,每次毫升。

为了庆祝九华成创中医诊所成立三周年,







































倍他米松磷酸钠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fx/1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