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分析
自深秋以来,张大爷总感觉肚子不适,有时发现大便带有少量鲜血,开始并未当回事,以为是痔疮就买了几颗痔疮栓,症状非但没见好转,反而加重了,来我院就诊,消化内科专家刘从贵建议张大爷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原来是乙状结肠息肉,约葡萄粒大小,给予内镜下切除治疗后,张大爷便血停止了,大便也恢复正常。
常见的结肠息肉症状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错构瘤型息肉,其它,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有资料报道结肠息肉发生率平均为11.7%,并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80岁以上老年人可达30%-40%。大部分病例并无引人注意的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例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症状。
便血
便血以左侧结肠内的息肉较多见,尤以绒毛状腺瘤及幼年性息肉比较多见,常常呈鲜红色,有时甚至可引起贫血。儿童期无痛性血便,以结肠息肉引起者最多见。
粪便改变
大肠息肉可以造成较多粘液排出,有时息肉为多发性或体积较大者,亦可引起腹泻或造成排便困难。有些较大的绒毛状腺瘤可以有大量的粘液分泌排出,每天排出的粘液可达1~3升以上,排出液内钠、钾含量很高,因此在临床上可造成失水、低氯、低钾、低钠的症状,严重时可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腹痛
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息肉脱垂
在直肠内带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此种症状小儿比较多见。
结肠息肉检查方法
目前诊断结肠息肉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X线钡剂检查;二是结肠镜检查。前者小息肉容易漏诊,后者准确率高。现已公认,结肠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很多息肉可以发生癌变,息肉与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息肉的大小、类型、数目和部位,即息肉体积越大癌变率越高,腺瘤性息肉易发生癌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更甚。
由于结肠息肉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因此专家建议:有胃肠道息肉家族史者应警惕本病,特别是有粘医院诊治;发现有口唇及周围皮肤、口腔粘膜及手指特殊色素斑或色素沉着应及时做消化道造影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
治疗结肠息肉首选手术摘除
目前,一致认为息肉一经确诊应及时进行摘除治疗,这对预防癌变有重要意义。出现大出血、肠套叠或肠息肉恶变应行病变肠段切除,发现多发性息肉局限于结肠可行手术治疗,如伴发全消化道息肉则应密切随访观察;单纯良性息肉可施行经内镜息肉治疗,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
专家推荐
刘从贵
副主任医师
从事消化内科工作40余年,唐山内窥镜专家,唐山无痛内镜创始人,较早在省内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率先在唐山应用无痛内窥镜检查术,改写了患者害怕胃肠检查的历史。精通:无痛胃肠镜检查、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无痛食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胃结石碎石术、内镜胃内肿物切除术及内镜下止血术。对消化内科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的造诣。
坐诊时间:每周二、四、六
坐诊地点:医院门诊二楼内窥镜室
-
供稿:内窥镜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