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风画.8岁编.云少
到了夏天,天气比较炎热,这个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冷饮和冰镇过的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时候刚从外面进到屋子里,身上的汗还没有消散,就赶忙吃些凉的让自己降降温。但是这种情况,自己的嘴瘾是过足了,也觉得凉快了,可自己的身体是不是能受得住呢?
在夏季,有人过食寒凉之品或外感风寒后,出现腹部拘急,疼痛暴作,剧烈难忍,遇冷痛剧的表现,这是因为外邪侵淫,寒气凝滞,使脾胃的经脉气机阻滞,引起了腹痛,即“不通则痛”。
《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受寒腹痛,原因不外乎感受寒邪,寒气凝滞,这里有人会有疑问,夏天天气炎热,怎么还会感受寒邪?在夏天,“过堂风”和空调温度过低,都会容易使人体感受风寒,进而引起一些疾病,腹痛就是其中之一;还有的是因为饮食无节制,恣意食用生冷食物,进而导致寒邪在脾胃郁滞,腑气阻滞,发生腹痛。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张,可以采用艾灸下面的穴位来治疗:
中脘穴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肚脐与剑胸联合之间是8寸)。中脘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而且中脘又为六腑之会穴,有疏利中焦气机、疏理中气之效。
神阙穴
就是肚脐,又名脐中,是任脉上的要穴。有温中散寒,温补阳气的作用。
天枢穴
在腹部,横平脐,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疾病的治疗要穴。
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可疏通肠腑气机,更长于止痛。有段时间针刺麻醉很盛行,就是选在合谷针刺。合谷除可以治疗腹痛外,还可治疗头面部疾患,上肢痛症和汗症。
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六腑相关疾病多选用相应的下合穴来治疗,此外《四总穴歌诀》“肚腹三里留”,说明足三里常用于治疗配腹部疾病。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理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操作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可选择2~4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痊愈为止。
视频操作演示
为了让大家对穴位的位置更加清楚,我们给大家录制了取穴的视频,视频长3分34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到了夏天,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过于贪图寒凉,都会损伤身体。我们在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不可想着自己年轻力壮,贪图享受一时口舌之快,这样反而会给疾病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在夏天,我们可以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能够增进食欲,消暑清热。但是要注意,老人、孩子和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食入过多苦味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适得其反。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则医案:
医案
患者为本人的岳父,中老年男性,于七月中旬食冷面半小时后腹胀腹痛难忍,考虑其刚食寒凉之物,初步判断为大肠寒盛,当用泻法治疗,当时处于家中,并无合适针具,只有艾条一盒,遂选用艾灸治疗,点燃艾条后悬其右侧合谷上方约2厘米,疾吹其火约20秒。患者即言好像有一股气从合谷直冲头顶,腹胀腹痛顿如泄气般消失。
《灵枢·经脉》记载“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说明艾灸不仅仅有补益的作用,还有泻法,笔者凑巧验之。疾吹其火,加剧燃烧而消耗大量氧气引起周围空气迅速流动来补充,形成一种空气流动力,而皮肤与外空气有一定相通性,当这种力大于经穴对经气的约束力时,经气便被流泻于外。其泻力之猛,非大盛大实之证不可轻用(上述方法需要跟据实际情况来操作,切不可不考虑病人情况随意应用)。
*选自《上海针灸杂志》年11月,秦玉革。
*《上海针灸杂志》(月刊)创刊于年是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针灸学会主办,国家级期刊,旨在弘扬针灸学术,扶植年轻人创新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
相关文章链接:
《谈谈温阳散寒的附子理中丸》
有奖征文
如果您也有与中医不得不说的缘分,可以将您的故事落笔成文随时投递给我们,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格式投递至我们的邮箱
syyuandongli
sina.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