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疾病预防小贴士

随着秋天的到来,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这一阶段,如何更好的帮助幼儿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疾病成了重中之重,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有关秋季保育保健的小贴士吧!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动。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02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1.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2.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预防措施: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03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

预防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3.经常开窗通风。

04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进行消毒。

2.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

3.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

4.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0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通风。

2.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06

疱疹性咽喉炎

疱疹性咽喉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

2.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3.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4.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5.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6.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07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

主要症状:

以腹泻和呕吐为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1.生活中尽量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2.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3.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手,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秋季来临,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增减衣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开过敏源,治疗原发病。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擅自用药,以免病情加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fz/5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