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六一妈妈必备技能,遇到小儿养护常

孩子腹泻?呕吐?感冒咳嗽?

湿疹?积食?黄疸?

除了输液打针吃药

你还可以选择

——中医

宝宝生病不用慌,淞茂中医馆小儿推拿来帮忙。

小儿推拿的适用症有哪些?

小儿泄泻、感冒、支气管炎、肺炎、顿咳(百日咳)、麻疹、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脘腹痛、痢疾、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等、尤其对顿咳、麻疹、消化不良、小儿厌食、小儿虚弱等疾病。

小儿推拿有什么好处呢?

1、见效快、疗效高,健脑益智、强身防病。

、安全稳当、不易反弹

3、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

4、治病去根,不易复发

5、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适用于家庭

未病先防:通过小儿推拿,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推拿疗法一般适用于0-1岁的小儿,对6岁以下的婴幼儿效果尤其好。目前,该疗法已成为淞茂中医馆儿童预防保健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小儿推拿技术无痛、无副作用、疗效好,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所接受。

拒绝抗生素,儿童疾病可以选择中医

中医讲究“固本培元”,在治疗小孩疾病的同时,也在稳固小孩的体质,从而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选用中医治疗小孩疾病,对于恢复小孩的体质、健康很有益处。

儿科专家简介

卫淑良,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普洱卫生学校中医专业,医院中医科工作至年五月退休;医院进修中医儿科。

1、儿科疾病:小儿感冒、咳嗽、发烧、腮腺炎、厌食、疳积、小儿腹泻、婴幼儿湿疹、新生儿黄疸、小儿红白痢疾、小儿口疮、过敏性紫癜等小儿常见多发病。

、呼吸道疾病:感冒、咳嗽、发烧、扁桃体炎、咽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其他常见疾病。

3、其他:痛风、风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乳腺增生、痤疮等。(坐诊时间:周一、二、四、五、七上午/下午)

小儿常用药膳食疗方

针对幼儿夏季经常出现的厌食、腹泻等症状,推荐几个好用的食疗方

1、山药内金粥

原料:山药0g,鸡内金10g,小米或大米50g。

制法:将山药、鸡内金研成细末,然后米共熬煮成粥。

用法:吃粥,每天1~次,服用5天。

适应证:饮食减少,腹胀,舌头上有白厚苔。

、莲子猪肚汤

原料:莲子0g,猪肚1个,红枣10g,党参10g。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块,莲子去心,用水泡发,红枣洗净去核,与党参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冷开水,用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熬煮小时,加盐调味。

用法:喝汤吃肉,每天1~次,服用5天。

适应证:长期胃口不好,形体消瘦,大便不成形,舌色淡。

3、太子参淮山糊

原料:太子参30g,山药10g,芡实10g,莲子(去心)10g。

制法:将太子参、芡实、山药、莲子洗净焙于,打成细面备用,每次0~30g,加温开水适量调成糊状,再用少许白糖调味。

用法:吃糊,每天1~次,服1~周。

适应证:久泻,便溏色淡,体弱乏力,舌淡,苔薄白。

4、茯苓紫苏粥

原料:紫苏叶10g,茯苓,粳米50g,生姜3片,大枣3枚。

制法:先将粳米、茯苓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

用法:每日1~3次,趁热服用。

适应证:大便清稀夹泡沫,臭味轻,肠鸣腹痛。

幼儿饮食注意事项

1.忌肥甘油腻之品。

.忌过食冷饮。

3.忌甜食。

4.忌乱用补品。一些家长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增加一些滋补食品,会影响孩子的脾胃运化功能,损伤脾胃。

5.忌饭前食用过多零食、饮料。

一.小儿肠胃道寄生虫问题:

一般眼白容易有蓝点、脾胃稍微虚寒的小朋友,吃到生菜有虫卵时,容易让寄生虫寄生在肠道,需要吃药调理脾胃,让脾胃热起来、肠道蠕动加快,寄生虫就容易被排出。有寄生虫的话,容易睡眠时肛门搔痒,大号中有虫体。医院用显微镜看一下粪便。

但脾胃虚弱的小朋友,不建议用西药打虫,往往打虫之后脾胃更差。这种情形可以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真的有发现寄生虫时,可以用中药打虫。

二、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

1.健康的食物,饮食均衡、清淡,避免甜食、冷饮、化学调味料、过多的肉类海鲜等,以免造成痰湿的体质、每次感冒都痰多咳嗽。

.适量的户外运动。3.感冒时,不要因为急着退烧而伤害的脾胃与肾气;应该依照感冒的症状、体质,给予发汗、袪风、温阳、清热、去痰、行气、补气、去湿等等不同的治疗方式,让小儿身体阴阳自和,给小儿的身体一点时间自行处理,下次一样的感冒病毒来,才能够有抵抗力。4.容易有咽颊炎、腮腺炎、鹅口疮等病症,是湿热体质的小朋友才容易有的病情,建议平时少吃肉类与炸的食物;夏天多吃红豆薏苡仁汤与绿豆薏苡仁汤。5.脾胃虚的小朋友,共通点是胃口差、吸收差、肌肉比较不结实、耐力比较差;但是又分为脾胃虚寒与脾胃虚热;脾胃虚寒的小朋友,胃口差、不口渴、大号不成形、大号比较不臭、比较怕冷;脾胃虚热的小朋友,会饿但吃不多、会口渴、大号容易干结、大号比较臭。

三、只吃肉不吃菜的小朋友怎么办:

还是要先从饮食习惯改变着手,如果饮食习惯不健康,光靠吃药调理,也不可能吃药一辈子。现在不吃健康的食物,未来就必须常常吃药。现今各类癌症患病年龄一直下降,就与小朋友的饮食习惯有关。

四、小儿夜寐不安、转转反侧、舌苔厚腻:

饮食中若有太多的甜食、味精、化学调味料、化学色素等,肉类吃太多,或是小朋友本身有湿热、有痰阻,都会导致睡眠时阳不能入阴,夜间翻身转侧频繁,严重时一入睡就头部发汗;长期如此会影响肾气,进而影响骨骼与脑部的发育。所以先调整饮食,如果还有这种情形,再考虑针对体质用中药调理。

五、小儿脾胃虚寒的表现:

脸色黯黄、山根色青、眼白稍有蓝色,有可能是脾胃虚寒部分现象,但最好还是要当面看舌象、脉象而定。

六、小儿大便一粒一粒,干结的问题:

这是羊屎便,中医称为脾约症;属于肺气不能下行、同时大肠稍微燥热的现象,应该少吃肉类、炸的食物,同时可以吃一些养脾胃生津液的食物,例如莲子、白木耳、丝瓜、小黄瓜、百合、莲藕等。

七、小儿眼白蓝点多:

眼白有蓝点,是脾虚而肺气不张的现象,是容易有虫的体质,但不必然现在有虫。食疗可以吃些健脾的淮山、莲子、红枣、适量的老姜来温补脾胃,吃些红罗卜帮助肠胃蠕动,喝些无糖的杏仁粉(指明南杏仁,又名甜杏仁)帮助开肺气。

八、两个月大宝宝,哺育母乳中,大便有臭蛋味和蛋花状:

这是宝宝无法完全消化母奶中蛋白质与脂肪的现象,如果还在吃母奶,有几个可能:

1.母亲的饮食太过油腻、蛋白质太高。.宝宝的脾胃天生比较虚弱。3.宝宝可能这几天稍微受寒,或腹部有着凉。如果是1,那么母亲可以调整饮食;

如果是.3,平时注意宝宝的腹部要保暖,常用手搓揉小腹与肚脐周围,一般以逆时针,由宝宝腹部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方向轻揉,以皮肤稍微发热即可。

也可以稍微加入辅食,以糙米粉为宜,或中药的四神粉。必要时找您信任的中医师开汤药,以少量的汤药灌食。如果大号很频繁,常哭泣,就要考虑可能肠炎。

九、一个半月大的宝宝,大便有黄色长细条状:

如果是黄色长细条,如鼻涕状,可能是轻微腹泻;如果是黄色长细条的软便,可能是肠道稍微狭窄,有可能随着发育之后自然好转。

十、一个半月大的宝宝,宝宝大便颜色正常,偶尔拉泡沫,胃口跟睡眠都正常:

偶而拉泡沫,应该不是生病,只是脾胃稍微有湿的现象;可以试看看,妈妈少吃会生湿的食物,例如甜食、冰饮料等,吃些健脾利湿食物,例如玉米、红豆汤等,应该会有帮助。

十一、两岁半的宝宝口腔溃疡:

试看看吃点能清湿热的红豆、薏仁、绿豆汤,三样各等分煮了以后,加少许冰糖调味。若红豆薏仁绿豆无法吞下,可以打成汁,或是只喝汤水。同时尽量饮食清淡,不要吃烧烤、辣的、炸的,最近也少吃肉类,尽量以豆腐类取代,就不会有热毒的产生。若病情持续加重,请找中医师治疗为宜。

十二、小朋友感冒后有痰咳嗽流鼻涕:

1.只要还有痰湿造成的流鼻涕、咳痰,就要忌口,动物性脂肪、动物性蛋白要少吃,也就是肉类、海鲜、奶类要少吃,还有甜食也要少吃,酸甜味的水果饮料也要减少。蛋白质可以用杏仁粉、豆浆、五谷浆、黑豆浆、红豆浆等补充。.去痰的部分,食疗不容易做到;去湿的部分,可以多晒太阳、喝玉米汁、喝红豆水;湿热体质可以喝红豆薏仁水;寒湿体质可以可以喝点姜汤、或红豆煮姜汤。若不能分辨,就以忌口、晒太阳、喝玉米汁、喝红豆水等中性的去湿方式即可3.中医认为这种小朋友的体质为脾虚有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必须脾肺同时调理,饮食调整、服用汤药都可以改变这种体质。

十三、小儿感冒后咳嗽能否喝陈皮水或金枣茶:

陈皮水或金桔茶、金枣茶等等,可以行气、开肺气,对于咳嗽声音有力的宝宝可以试看看;对于咳嗽声音虚弱无力、胃口不好的宝宝就不适合了。另外,无糖杏仁粉,只要确认是南杏仁,可以每天少量喝无妨,八个月的宝宝,大约每次5g南杏仁粉,混合到辅食中,一天三次。

十四、小儿肚脐眼凸起,肚脐疝气:

这种肚脐疝气的原因是脐带脱落后,肚脐周围这一圈组织没有完全闭合,所以当宝宝在哭闹或腹部胀气的时候就会发生,突出物里面是肠系膜或小肠的一部份,一般不必担心,随着宝宝的发育,在六个月到一岁之间会自然愈合而缩回去;但也听说过有四、五岁小孩还有这种肚脐疝气的,一般发生在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小儿身上。

有部分宝宝是因为脾虚、气滞胀气,或寒湿入里产生的肚脐疝气,往往伴随腹痛或容易下利,所以要观察宝宝的胃口、大便、或活动力是否正常,或是轻按肚脐周围、观察宝宝的面部表情,可以得知是否有腹痛。如果已经确定吃东西就腹痛,就要找中医师以健脾行气的方法,至少先让小孩腹痛的症状痊愈,以确保日后肚脐疝气能随着发育早点消失。

若有发生小孩哭闹不停、呕吐、疝气鼓起处发生红肿、发热,甚至变黑等发炎现象,则可能是「嵌顿型疝气」,也就是突出的小肠被夹住导致血行不利而有瘀血肿胀的现象,此时需立即就医处理。中医可以内服健脾活血行气的药方,外用消炎活血行气的药粉外敷。

十五、小儿容易胀气:

1.可以考虑轻柔的腹部按摩,依序由宝宝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方式,按摩小腹。.寒证体质的宝宝,可以用少许生姜汁擦小腹,帮助肠胃蠕动。热证体质的宝宝,可以用少许大黄泡水擦小腹,帮助肠胃蠕动。但是要注意的是两岁以下的宝宝,使用外用药膏、药油,不能使用含有薄荷、樟脑、甲基水扬酸这几种化学成分的药膏或药油。这些成分在台湾已经禁用在两岁以下的宝宝。3.需考虑是否奶瓶的奶嘴孔太大,导致吸奶瓶时吸入太多空气;或是用奶瓶喂奶时的姿势不当,一般建议以45度为宜。而且刚吃饱不宜马上平卧。4.需考虑是否母乳之外的液体奶,不适合宝宝的体质。5.若症状持续,建议找您信任的中医师看诊为宜。

十五、小儿头汗多、睡眠中头汗多而夜寐不安:

这种情况,有很多种可能,必须临床看诊才能确定。一般常见为宝宝中焦有湿、或体质湿热、或有血分热、或脾虚、或阴虚假热等等,以上几种都可能使宝宝虚阳上浮而头汗多。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
北京到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fz/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