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这张图你会想起什么呢?琳琅满目的精美首饰?新发明的文字符号?
都不是。
这些是年艺术家周雯静根据多个真实尺寸和真实形状制作的铜制节育环。
1
什么是节育环?
节育环
节育环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状的,通常叫节育环,又称宫内节育器,它的材质有石头、蚕肠线、塑料、金属等。
避孕原理
节育环是通过阻止受精卵着床,来实现避孕的。当有胚胎欲在子宫内着床时,不断动作的节育环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的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
比如,铜制节育环中的铜离子使子宫内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加重,还能直接杀伤精子和受精卵。
中国女性使用情况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在-年期间,中国女性共使用节育环2.86亿次,中国女性使用的节育环占全世界的2/3。《12万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称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的最主要的避孕方法,在2.30亿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有1.14亿妇女正在使用宫内节育器,占49.79%。国内使用的宫内节育器有22种、84个型号。
2
节育环的由来
“强制上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节育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率高、可逆、成本低廉的特点,成为中国妇女避孕的首选。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无关于妇女“上环”的相关规定,不存在制度上的强制,但在计生工作“一票否决制”的重压下,计生部门内部普遍存在着上环指标、结扎指标考核,并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政绩,各地“先上环再落户”、“先上环再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对相关乱象,《人民日报》曾评论称,“先上环再落户”,表面看是一个于法无据的荒谬闹剧,背后折射的是当前计生工作困局。就民意来看,大部分受访者不能接受强制上环。具体的原因为:生育意愿降低;普遍采用安全套等药具避孕;以及担心上环、结扎对身体存在一定伤害。
3
节育环的危害
身体伤害
强制上环不仅是对女性生育权的侵犯,还是对妇女人身权的损害。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让一些确实不适合这种避孕方式的人遭受上环的痛苦。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知情权,大多数妇女并不知道节育环的作用和危害,没有获得科学的知识普及。在上环之前,大多数医生也没有严格按照上环的要求做那些子宫形状的检查和禁忌症检查,造成很多人上环后出现不适。所以在科技落后和男性避孕意识淡泊的年代,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个人主观原因,节育环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由于生物医药技术的落后和医生操作的不规范,在戴环手术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手术并发症,比如:节育环断裂、节育环移位、子宫穿孔等,提高病毒感染风险,造成各种妇科疾病。
②
由于节育环本身的材料缺陷,比如当时使用比较广泛的不锈钢圆环、三角环、铜环等,脱落和副作用较多。同时因为知识普及不到位,导致民众对节育环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应该注意的事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家不知道节育环其实是有使用年限的,应该在绝经后尽快取出,因为如果环超过了使用年限而没有及时取出,绝经后女性的子宫萎缩,会造成环嵌顿难取,这是导致广大女性深受折磨的重要原因。
③
几十年来,虽然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率明显提高,品种大量增加,但副反应(出血、感染、腹痛、腰痛)却没有下降,5年内一成左右的上环妇女会出现出血、感染、腹痛、腰痛等不良反应,不得不将节育环取出。如果这种副反应不是很强烈的话,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她们也许会将其忽略,待到想要将其取出之时,这可能早已超过节育环的正常使用时间,从而错失了最佳取出时间窗口。这便会导致环肉镶嵌,给取环手术造成困难,给女性带来痛苦,甚至会因为大出血而丧命。
4
女性承担大部分避孕责任
中国
长期以来,女性一直承担着大部分避孕责任。我国育龄妇女以宫内节育器和绝育这两种医控型长效避孕方法为主,也就是所谓的“一环二扎”、“一胎必须上环,二胎必须结扎”。根据联合国年《全球范围内使用避孕方式的趋势》,如果从年采取避孕措施的中国家庭中选对夫妻,其中约有54.6位女性体内有宫内节育器,26.2位女性已结扎输卵管,13.8位男性使用避孕套,3.8位男性接受了输精管结扎手术,1.6人采用其他避孕方式。
世界
而让女性承担大部分避孕责任的现象也非中国独有。年世界范围内女性避孕方式使用率为47.1%,男性避孕方式使用率仅有10.1%。在个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数据中,有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结扎比例高于男性,82个国家和地区男性结扎比例不到0.05%。
据调查,-年,美国育龄妇首选的避孕措施一直是口服避孕药和女性绝育。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从年的0.8%上升到—年的5.6%(Jones、MosherDaniels,)。在文化背景相近的东亚三国中,日本、韩国的避孕套使用占据绝对优势。
图片来源:澎湃
数据来源:年联合国《世界范围内使用避孕方式的趋势》报告
为什么会出现女性承担大部分避孕责任,使用大量节育环或者结扎的现象呢?
第一,当时的节育技术不成熟,比如结扎后很难恢复生育能力,节育环可以取下,操作简单。
第二,男女对于避孕知识的了解存在差异,一般的避孕知识都是面向女性,且女性的避孕手段也越来越多,男性也就更加缺少主动追求避孕措施的意愿。
第三,很多家庭,男女的地位并不对等,结扎对很多男性来说是一个“尊严”的问题。
图片来源:澎湃
数据来源: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5
怎么办?
那么,怎么做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呢?
首先,提高重视程度是第一位的。节育环是人为放进身体里的工具,必须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