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孕宫腔积液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zg/140107/4323068.html
新疆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二胎政策开放,越来越多的妇女尤其高龄女性加入了再生育大军,怀孕后阴道出血、宫腔积液等情况屡见不鲜。

32岁的张**也如愿以偿顺利怀上了,但是在停经7周的时候出现了少量的阴道出血,于是赶紧医院检查,又是抽血又是B超检查,医生告诉张燕“目前宝宝已经有了心跳,但是B超提示宫腔内有积液,而且张**有阴道出血的情况,考虑先兆流产,需要保胎治疗”,就这样张燕开始每天打黄体酮针及口服地屈孕酮片保胎,一周后阴道出血虽然没有了,但是复查B超,宫腔积液却没有吸收变小的迹象,于是继续保胎,再次复查B超的时候发现积液又增加了,由最初的1cm增加到了3cm。后来在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原来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并要求孕妇保胎期间尽量卧床休息,注意饮食、情绪调摄,两周后再次复查B超,积血已经完全吸收,目前怀孕5个多月,胎儿发育良好。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流血,伴或不伴下腹痛及腰痛,妇检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妊娠有希望继续者。根据症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先兆流产(孕12周之内)和晚期先兆流产(孕12周之后至孕28周),前者发生率高于后者。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妊娠早期检查发现“宫腔积液”者,临床上越来越多见,可伴有阴道出血,亦可完全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那么孕早期“宫腔积液”究竟是怎么回事?

妊娠期宫腔积液即绒毛膜下血肿(SCH),是早期妊娠(12周内)的一种特殊病理。由绒毛膜板与底蜕膜部分离出血,使血液积聚在绒毛膜与底蜕膜。SCH在超声学上主要描述为经B超检查可见宫腔内、宫壁与妊娠囊之间的无回声区,血肿较大有凝血块时其内可见点状、线状或云絮状高强度回声,出现于妊娠囊周围和绒毛膜下,多呈新月状、三角形、多边形等,其血肿下缘常与子宫内口相通而出现阴道流血,流血持续时间数天至数周,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流血,伴或不伴有腹痛。

目前,关于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诱发机制尚未明确,有可能是下列几个因素:妊娠早期绒毛膜向蜕膜侵入扩张期间,某些因素促使其释放多量的蛋白水解酶,导致蜕膜的血管损伤,从而绒毛膜与蜕膜间出血;在孕8~12周之间包蜕膜的静脉血管会发生生理性的萎缩,细胞凋亡而易发生出血,形成SCH;免疫内分泌机制的探讨SCH形成的机制,与Th1(辅助性T细胞1)细胞相关,而保护血管内凝血机制与Th2(辅助性T细胞2)细胞有关;SCH患者的血液里处于高凝状态,认为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等物质可影响凝血功能,从而改变血栓素TXA2/前列腺素I2水平,使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导致蜕膜血管内皮受损,形成血栓,最后造成远程的毛细血管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早在80年代,国外对绒毛膜下血肿的对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就有大量报道,绒毛膜下血肿是先兆流产孕妇常见的并发症。孕妇年龄越大,绒毛膜下血肿发生的越早,血肿体积越大,孕妇发生自然流产率越高。

就治疗而言,宫腔积液不一定都会流产,如果宫腔积液量少,不伴阴道出血或腹痛等症状,激素水平正常,胎儿发育正常,可以短期观察,部分孕妇积液可以自行吸收。但是如果宫腔积液持续存在或增加,或伴有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则需及时治疗,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流产。

国内外已经有临床研究表明,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有一定的疗效。但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止血安胎作用,可以促进积液的吸收。中医认为保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适当休息、饮食及情志调养亦非常关键。中医认为妇人怀孕之后,阴血下聚养胎,容易出现心肝火旺,火热迫血妄行而见阴道出血或宫腔积液,所以妇女怀孕之后应尽量避免乱进补,如红参、桂圆、荔枝等,同时一些热带水果如榴莲、芒果等亦不宜多食。另外孕妇保持心情舒畅非常重要,否则七情化火也可导致出血。

参考文献: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的位置与大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_岳洁(中国妇幼保健年第30卷)

寿胎丸加减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临床研究_方芳(时珍国医国药年第27卷第4期)

isheng

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jx/6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