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揭开人体奥秘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揭开人体奥秘

医学理论的高深让许多人望而怯步。但中医理论中最通俗的一句话许多人却十分熟悉,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何谓“通”?怎样才能“通”?循着这条线索,今日起,我将自己粗浅的研读心得(包括一些摘录),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体会生命的精彩!

一、人体构成

人体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统一的整体。人只要活着,机体就会一刻不停的运转。机体结构就像一部机器,整台机器由若干部件构成,要想正常运转,不但要适时补充润滑油,还要适时维修。

人体由许多器官构成,按照器官的不同功能可分为十大系统: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关节、主要承担人体运动功能。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主要功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一些能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输精管、阴囊、阴茎;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唇等,主要功能是生育繁殖后代。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淋巴管道、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等,主要功能是输导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等,主要功能是调节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使其协调统一。

内分泌系统: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等,主要功能是做为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调节系统,调节全身器官的一些活动。

感觉器系统:包括皮肤、眼、耳等,可以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在十大系统中,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既复杂又协调的系统,它主管支配与调整人体内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功能。脑,能对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及时作出适应性的功能调节,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每个系统都包含若干器官,每个器官由数种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构成。

各种组织按照存在形式划分为七类:

骨骼:人全身共有大小块。骨成年人骨骼肌占人体体重的40%(女性为35%)左右。

筋膜: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结缔组织链接体。

脂肪:成年男子平均体脂含量为10%-15%,女性为18%-25%。

肌肉: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5%。

蛋白质:成人体内蛋白质约占15%-18%,分散在各器官、组织和体液中。

血液: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8%,如果体重50公斤,血液就约有毫升。这些血液约80%参与血液循环,其余约20%贮存于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被称为人体的“小血库”中。

水:人体由二十四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其中水占体重的45%到75%。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不服五谷能生存,但若不饮水,生存极限却只有几天。这就是辟谷时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绝不可以不饮水的道理。

人体75%是水,地球75%也是水,天人合一也。

水,至柔至坚。水,可居万物之下,可容汇百川;但是,水也能穿石成孔!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二、人身三宝

道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篇五十句二百字,讲的就是精气神。开篇首句: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自古就有“人含气而生,精尽而亡”的说法。生活中人们常说:看这孩子,精气神真足!那么,精气神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精、气、神是人体的基本物质。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赖于气,生命活力表现为神。

精神,是指构成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黄帝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有先、后之别。“先天精”是先天本原的元精,“后天精”是后天补养的五谷之精。精,虽有先天、后天之别,但二者却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元精需要后天之精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它们共存于人体的两肾之中,形成所谓“肾精”。中医认为,人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百姓有句老话:穷人不吃饺子,吃饺子离不开水舀子。其中原理就是----原汤化原食儿。同时补钙的两人,一个身体状况良好,另一个却体质不佳。为什么?这就与两人体内的元精有关。同是补钙,吸收程度却截然不同。每个人出生时先天带来的父母元精所差无几,但由于后来两人生活方式、生活境遇、生活态度的不同,使身体中的元精消耗程度不同,自然所余不同。元精多的就能很好的吸收后天之精,反之则吸收很少。

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是人体中生理运行的动力,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在人体中有气则生,气充则长,气衰则老,气虚则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生活中离不开气----底气、争气、勇气、脾气、习气;还有中医学中气滞、气虚、气郁等等。

中医学之“气”有两层含义:人活着要吸气,食用水谷营造精气;脏腑器官生理运动经络上有经气,最后再排除体内废气。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运动表现。观察一下你自己的脸色,是萎黄、暗黑、煞白,还是红润、亮泽,神采奕奕。中医理论气主光、血主色。元气充足,则脸色光润;血流充足且通畅,则脸色红润。

人出生即哭,是呼出第一口气;人死闭喉,则是咽下平生最后一口气!养生学理论强调,人,不但要规律生活、泰然自若的“养气”,更要运动锻炼、合理饮食去“补气”。否则气“耗”不“入”则虚,元气“殆尽”则死。

神。通常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神”本原于先天父母之精。《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的形成主要依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经气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之盛衰取决于精、气的盈亏。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

先天拥有的叫“元神”,后天以生物状态依附于形体的叫“心神”。只有心神与精气结为一体,方能逐步把“元神”的潜能发挥出来。道医认为,“神依形生,精依气盈”。“神”以人体气场的形势而存在,随着人体的健康状况而变化。人在思维活跃、情志舒畅时“神采奕奕”;人在身心疲惫、嗜睡不醒时“神志不清”。

养生讲求意念,所谓意念即为“神定”。抱神以静,无视无听,形将自正,神定气行。三个月前被误诊告知癌症的健康人,今天竟然心灰致死。不是病死,而是被自己的意念杀死。

公元前年,雅典青年菲力比斯,为了把胜利的消息迅速传给国人,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到达目的地时精疲力尽,向国人告胜后即死。意念,支撑他跑完42.公里,并为人类留下这笔精神财富。意念的力量,强大到人类无法感知的程度。

没有不可能,只有不相信!

三、人体阴阳

人们最熟悉的阴阳图就是太极图,作黑白合抱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表示阴阳相济、万物化生之象。任何一种器物,凸者为阳,凹者为阴,如果凹凸相合,就谓之阴阳调和。正所谓《内经》曰:“阴阳调和,万物化生”。生物靠这八字而繁殖,人类靠这八字而繁衍。

阴者:月也;阳者:日也。阴阳两字本身已经诠释得再清楚不过。世间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开闭交感成合,而生万物。老子《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乾坤:乾为阳,坤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暑为阳,寒为阴。天地阴阳两气开闭的现象,就是春夏秋冬和昼夜明暗等。

人体: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六腑属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脏属阴(肝、心、脾、肺、肾五脏)。

阴阳在养生中的作用: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从性质上划分:非热证(阳)即寒证(阴);

从发展部位划分:不在表(阳)就在里(阴);

从发展趋势划分: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

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避免“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的症状。

男人是阳,而阳射于外,所以男人一般都善于以眼睛视觉来观察世界;女人是阴,而阴吸于内,所以女人更偏爱以耳朵听觉来知晓人生。懂得阴阳之学的男人,也许会理解,女人为何千百遍地听WO-AI-NI而不腻了。

四、人体经络

道家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

地球,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体。因为太阳、月亮及地球,都笼罩在浩瀚的银河系中,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因此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及非生物都具有能量,人体也不例外。

道医认为,中医有两个含义:一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二是介乎于“道医”和“西医”之间的中间医学。但无论道医还是中医都有一个共同的体系,就是人体经络学。

当经络处于一种畅通状态时,人体各器官才能达到阴阳平衡运行良好,生命才会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当某处经络堵塞时,就如同汽车发动机油路堵塞一样,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病。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指经络而言的道理。

中国古代就有“观耳诊病、观面诊病、观舌识病、观手识病”的医术。古人因何能总结出这样的理论?这是因为,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的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已经系统论述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人体中有遍布全身的网状经脉和络脉。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灵枢.本脏篇》有云: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者,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

1、经络组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连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从上至下共有十四条;络脉主要有十五条。

2、经脉及其走向

⊙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是人体前后成环形的两条经脉。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督脉穴位有28个,行走在人体背后的正中,督领全身的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金庸武侠小说中,描写杨过自“打通任督二脉”后,功力大增,所向无敌,所说即此二脉。

任督二脉是气之根本,所谓打通,其实是回归根本。人刚出生时是通的,但随后的生活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气不能贯通二脉,只好通过自我修练或经络按摩来达到贯通的目的。

⊙十二经脉

人的体表与脏腑直接联系的主要经脉有12条,称为12正经,还有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不与脏腑直接发生隶属与联络关系的8条经脉称为奇经八脉。

手足: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阳分:阳明、少阳、太阳;(手、足各三条,六阳)

阴分:太阴、厥阴、少阴。(手、足各三条,六阴)

经脉走向

手三阳经:一律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一律从胸走手;足三阳经:一律从手走足;足三阴经:一律从足至胸腹。

十二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阳: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2、络脉及其病理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

络脉,是遍布于人体全身内外的巨大网络系统,担负着运行气血,护卫营养人体的重要职责,络脉的通畅无阻是人体气血正常运行、保证健康的前提,而逐级细分、越来越窄、越来越细的结构特点,造成了络脉容易瘀塞不通的病理特性。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

络病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病是络脉不通引起的,高血脂和高黏血症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这都会导致络脉不通。由于络脉气血不能顺畅运行,心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病。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就在于及早采用通络药物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从而保证络脉气血的通畅无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这时你该明白---为什么有“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病人,要对症吃“络脉通胶囊”的道理了。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认为:人体的每一个凸出部位(特别是耳、手、脚)都是人体的缩影;都包含了人身上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比如耳朵就是人的缩影,它包含了人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它像是一个倒置的胎儿,人身上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耳朵上有规律的排列,并得到全面反映。另外脚也是人所尽知的最有代表性的部位。

地球,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体。因为太阳、月亮和地球,都笼罩在浩瀚的银河系中,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因此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及非生物都具有能量。

人体,是一个有生机的小生命体。因为手掌、脚掌及耳朵,都是人体能量场触须的末端,因此就像太阳、月亮和地球一样,成为人体组织结构和所有器官的能量聚合体。

五、人体五脏六腑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脏”是指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腑”是指空心的器官。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指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合并体为第六个腑)

**三焦,不是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大小肠、膀胱。

就像一个国家的各个部门,在明确分工和相互协作中维持着正常运转—样,五脏六腑也是各司其职地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是人体的生命主宰。

《内经》认为,心有三大主要生理功能:

其一,主血脉。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

其二,主神明。“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功能正常,就表现神志清晰、对外界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中医认为,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临床上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其性格、爱好、兴趣、爱憎都有倾向于授予脏器者倾向,足以说明心脏是人的主宰。

其三,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心脏与体表五官九窍的特定联系。透过舌质的淡红、淡白、紫暗,可知血的亏损和血中有热,此皆与心紧密相连。《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中医认为肺为国之宰相。肺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气司呼吸。全身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的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修炼瑜珈功法,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的是“调息”,只有配合腹式呼吸才能达到真正的功效。

其二,主宣发、肃降。“宣发”可呼出浊气,把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华宣发至全身;“肃降”可吸入清气,把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华向下布散。

其三,通调水道。由于肺的宣肃作用,可将水津宣发至体表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并通过呼吸,化山水汽,呼出体外,同时使水液肃降下行,化为尿液,这样使水液内外上下畅通而行,故中医治疗水肿病,往往采取治肺之法。

其四,朝百脉。即人体的“百脉”之血都聚会于肺.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又朝向百脉,而使血液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肺朝百脉可辅助心脏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宰相之谓贴切至极。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性如将军。

肝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藏血,可储藏血液,调节血量,而防止出血和保持一定的循环血量。如人在发怒时,易出现咳血或吐血。这是因为怒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使肝藏血功能失职,血不收藏而外出所致。

其二,主疏泄。疏为疏通、舒畅之意,泄为排泄、发泄之意。肝能疏通人体的气机,以保持气机的畅通,若此功能失调,可见胸闷胁胀,甚则疼痛,多叹气。肝可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舒畅,若疏泄功能失常,或为疏泄不及,则情志抑郁、多愁善感;或为疏泄太过,则性情急躁易怒。

其三,主筋,其华在爪。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其四、开窍于目。眼之所以能视物,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的濡养。眼睛的位置在全身至高之处,只有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才能神采奕奕。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中医认为脾为脾为“仓廪之官”即后勤部长。

脾为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供应者,有五项生理功能:

其一,主运化。即主持人体水谷物的消化、吸收和运送,以营养机体各组织器官。若此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则腹泻、水肿等症。

其二,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防止血流于脉外的作用。若此功能失常,可发生出血症。

其三,主升清。以升提清气上至头目心肺;升提内脏,使其固定于正常的位置。若此功能失调,使清气不升,可出现头晕、胀满、内脏下垂等症。人出生后,主要依靠饮食物的濡养,即所谓“民以食为天”,各脏腑组织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故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

其四,主肌肉、四肢。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通过脾气的升清和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活动。四肢、肌肉的活动能力及肌肉的发达健壮,与脾密切相关。

其五,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是进饮食、泌涎液、助消化的器官,“唇为脾余”,乃脾之外华。《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穀矣。”说明脾脏的精气通于口,脾气功能正常,则舌能辨味。脾有病则影响口味,如脾虚,多觉口中淡而无味;脾有湿热,常感到嘴里发甜。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藏精,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为人体生命之源。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其一,主藏精。藏:肾有生产、封存、储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生殖之精,禀受于父母,与人的生育繁殖有关。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人体生长发育。

其二、主水液代谢。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方面:一是津液输布全身;二是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肾虚则水液代谢不利,导致水肿,眼睑是易发部位。黑眼圈、面色苍白无光则是由于肾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所致。

其三,主纳气。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肾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如果肾虚不能纳气或纳气表浅(达不到腹式呼吸的深度)则会出现呼多吸少、体内供养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症状。

其四,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养骨。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两阴。与人的骨骼、血液、皮肤乃至齿、耳都有莫大关系。肾精充实,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脱发、齿脱、耳聋、耳鸣、骨骼软弱无力等症状。

其五,开窍于二阴。两阴是前阴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需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如肾阴不足,会导致肠液枯竭而便泌。

特别提示:中医为何说“十人九虚”

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两种。

阴一般是指物质,阳一般是指功能。肾阴虚多数是物质的亏虚,肾阴虚是人身体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反应。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肾阴虚,症状反应是因为物质匮乏所引起的腰酸乏力、四肢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脱发、五心烦热(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心口)。男性早泄,性欲减退,女性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等。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不足或衰竭的表现。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症状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肾阳虚可以造成疾病也可以不造成疾病。如果由于人体本身肾阴虚时间久,则阳虚会出现一些较重症状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作为病看待。所以人们常说,十人九虚。

六、人体五脏六腑

《素问·五藏别论》说:“六府者传化物”(古汉语“府”同“腑”),六腑的作用组要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简单说就是消化、吸收和排泄三个方面。当六腑传化失常,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则会出现腹胀急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六腑生理运行过程:

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

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

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膀胱贮存尿液,气化而使尿液排出体外。

《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以三焦来概括六腑传化水谷之功能,体现了三焦总司人体气化作用。

胆: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故有“肝胆相照”之说。

胃: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贲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幽门,通于小肠。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中脘,即胃体部分。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容纳并经“腐熟”,初步加工消化下移于小肠。如胃有病变,就容易影响到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纳呆、厌食等症状。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二是,主通降,以降为和。饮食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浊者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若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小肠: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门,与大肠相接。

小肠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受盛和化物,“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饮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以利于进一步的消化,从而使水谷化为精微,以营养全身。如果小肠受盛饮食功能失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二是,泌别清浊,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一分为二,即精微物质和糟粕;(2)吸收水谷精微,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3)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并将无用水液泌渗进入膀胱而为尿。

小肠功能正常,清浊各走其道,精微物质输布全身,糟粕下归大肠,无用水液泌渗入膀胱。若小肠有病,不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到二便的排泄。

大肠:大肠居腹中,上接小肠,其交接处为阑门,大肠之末端为肛门,又称魄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下传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糟粕的传导通利,一方面依赖于大肠本身功能正常,另外又和胃的降浊、肺气肃降及肾的气化功能有关。因此,大肠有病,主要在粪便的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如泄泻或便秘等。另外,大肠病变可影响及胃、肺等脏腑,使之功能失常。

膀胱:膀胱位于下腹腔内,为囊性器官,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膀胱位置最低,是水液代谢之后多余水液汇聚之处。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体饮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化为津液,分布于周身,发挥润泽营养作用。津液代谢后剩余之液,经三焦之道路,下达于肾和膀胱,变成尿液,贮存于膀胱内,当膀胱内尿液达一定量时,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膀胱开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存和排泄尿液,全赖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等。

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脏。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将水谷精气布散于全身。上焦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布水谷精微气血。

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

下焦:主要指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及大小肠。《难经》: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从总体来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和运行水液等。

(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诸气”,即全身所有之气,例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呼吸之气、营卫之气等。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诸气,主要是源于元气。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2)为水液运行之通道,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正如《素问》所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体津液气化过程,保证水道通畅。若三焦有病,气机阻塞,则气停水停,可见水肿、腹水等症状。对此,常采用通利三焦之法治之。

(3)表明人体的三个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也是划分躯体部位的一个概念,即膈以上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年第六、七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班分别定于5月13—17号在广州、5月30——6月3号在青岛举办。

广州:年第六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班,时间:5月13——17号举办,学习时间五天(白天+晚上),复训免学习费用。此班加强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儿疾病的讲解。

青岛:年第七期“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班,时间:5月30——6月3号举办,学习时间五天(白天+晚上),复训免学习费用。此班加强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儿疾病的讲解。

根据参加学习人员的实际情况,每一期内容会有所变化和不同,可免费复训,每期限额十人左右,参加学习者,务必请提前报名,预订名额。老学员进修也请提前报名。受各种疾病困扰,需要调理身体的患者也可以与我联系,全国各地有以前学习的朋友开设的脏腑调理工作室,技术精湛、效果神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推荐适合的老师,为您的健康保健护航。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学习内容简介

一、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理念: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是王英华老师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十多年的教学基础上,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的思路清晰、效果显著、集养生、保健、治疗手法于一体的脏腑按摩手法。年出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发行十多万本,年出版《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修订版,以儒释道易医的思维阐述手法临床的运用和疾病的治疗,得到很多读者的高度好评。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是王英华先生提出的生命与形体同时调理的临床思维和理念,此法从调理后天之本脾胃入手,通过调节三焦,恢复气血,通调水道,疏解情志;调理脏腑,强化自治系统,恢复人的自愈功能,从而达到脏腑平衡,阴阳协调,上可益寿延年,中可强身健体,下可治病祛病的调理方法。

经两千余名学员共同验证后得出的结论,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特点:简单、易学、速效、安全,具有养生、保健、祛病、美容、延生、开智六大特点。

二、脏腑机能调整培训内容:

(一)理论学习内容:

1、《周易》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2、快速提高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全息调节法;

3、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法提出影响人体患病的五要素:心性、呼吸、饮食、环境、脏腑不调;

4、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5、《道德经》、《庄子》与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

6、揭秘十四经络隐藏的生命与形体的奥秘;

7、诊断法:(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2)脏腑辩证;(3)望诊(4)闻诊(5)问诊(6)切诊

(二)手法学习内容:

1、脏腑按摩穴位配伍原则;

2、调整任脉法;

3、搜骨洗髓法:(1)通三关(2)调理三焦(3)调三压;

4、推腹行气法:(1)聚气敛神(2)运化中气(3)太极运转(4)调运玄牝;

5、点通督脉法;

6、推腑行气法;

7、推背升阳法;

8、疏肝理气法;

9、健脾和胃法;

10、头部分筋法;

11、颈部分筋法;

12、臂部分筋法;

13、腿部分筋法;

14、脏腑机能调整小儿增高法(本人多年研究成果。);

15、临床技巧。

三、调理范围

五脏六腑、颈肩腰腿疼、内妇儿科疾病的调理,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肺气肿、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溃疡、胃脘痛、胃炎、痞满、纳呆、胃下垂、腹泻、习惯性便秘、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脂肪肝、肾炎、肾病综合正症、肾结核、神经性失眠、三叉神经痛、癫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帕金森病、中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尿失禁、半身不遂、视力模糊、痉挛、结石、胆囊炎、肠梗阻、乳腺炎、前列腺增生、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抑郁症、子宫肌瘤、子宫脱垂、乳癖、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盆腔炎、佝偻病、百日咳、细菌性痢疾……

四、本期免费传授多种疾病的快速无药治疗方法:

(1)肩周炎:1至3分钟左右立感轻松;

(2)颈肩背酸痛:3至5分钟立感轻松;

(3)急性胃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4)脚踝扭伤:对新伤复位不超过2秒钟;

(5)手腕崴伤:复位不超过5秒钟;

(6)坐骨神经痛:10次左右痊愈;

(7)呃逆:病情较轻的,病程较短的,1至5分钟消除症状;

(8)呕吐:一般1次消除症状;

(9)急性腰扭伤:3分钟左右可愈;

(10)腰椎间盘突出症久病:1至3分钟立感轻松;

(11)癫狂发作:狂呼叫骂、打人毁物3至5分钟可恢复正常;

(12)落枕:不用斜扳,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3)腹泄:1至3分钟左右可愈;

(14)高血压:1至3分钟左右可使血压下降;

(15)牙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6)急性咽喉痛:3至5分钟消除症状;

(17)胸口岔气:3至5分钟左右可愈;

……

学习内容介绍

1、扶阳排浊指掌大力法:扶持阳气、增强体力、减肥健美,运用此法气虚肥胖有很好的减肥效果。

2、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特点:简单、易学;安全、速效;舒适、无痛苦;从本入手、完全符合中医的圆运动;生命和形体同时调节,治病医命。

3、对疾病的解读;

4、了解用汉字解读疾病的思路:如汉字解读艾灸;汉字解读脏腑按摩揉腹的意义。

5、生命与疾病的关系;

6、脏腑机能按摩法的作用:养护生命;保健身体;祛病疾病;美化容颜;开发智慧。

7、中医是文化,西医是知识。

8、拨阴取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

9、洞悉时代病的本质,创造有效的调理机制。

10、疾病的范围:①身体疾病。②生命疾病;身体不适、重病缠身、工作不顺、家庭不睦、意外伤害都数疾病的范围。

11、中医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文化体系,既可以养生健身祛病,生活中还要善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12、医学的秘诀在医外;

13、传统文化是学好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根本;

14、古之明医皆大儒——《医理大概约说》;

15、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16、医道从自然中来:天有行云,地有流水,人体气血应无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阴符经》;

17、治病首重调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18、不管任何行业成才的秘诀只有一个:一门深入、长期熏修;

19、探寻疾病从何而来?

20、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世界的四种力,探讨疾病的根源;

21、从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弦等理论思考疾病的产生;

22、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

23、十二经络与任督两脉并称十四经络,十二经络主管人的形体系统,任督两脉统领其余六脉主管人的生命系统。

24、心性与疾病:有诸于内必形于外。

25、为什么生活方式相同的两个人,得病完全不同?

26、性格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什么样的疾病一定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之对应。

27、学习庄子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调理疾病的方法;

28、生命与形体的关系;

29、生命病与身体生病;

30、因果定律、曲线运动法则与中医临床、人性的关系。

31、重大疾病要明白,为什么受惩罚的是自己。同事、朋友或夫妻之间,在工作、生活中,明明错在对方,受惩罚的也应该是对方,而我们自己却重病缠身。

32、面相与心态

33、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如何补肾?各种肾病的调理思路,尿毒症等患者的性格特点?

34、从五行的角度分析癌症的起因和治疗机理;

35、臂部分筋法:(1)作用:打通臂部经络和肺系统的排毒通道;(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网球肘、肩周炎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36、脏腑机能调整调理三焦手法之一:调理任脉。(1)调理任脉所用穴位;(2)调理任脉的目的:总任诸阴;(3)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任脉调理的适应症及范围。

37、任脉的起源,《汉书?王莽传》如何暗示任脉的诞生。

38、清初黄谷彩绘的《明堂经脉图》,任脉的图像是女性的含义。《周氏经络大全》云:“任之为有孕也,妇人生养之本。”

39、古人对任脉的论述:医书记载任脉的四种走向。

40、饮食:病从口入。民以食为天,不正确的饮食是导致急慢性疾病产生的根本之一。

41、病人不忌口,忙坏大夫手。

42、牛奶与人体的健康

43、反季节蔬菜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很多人受寒湿困扰,运用适当的手法让身体温暖起来;

44、天清地浊,自然之理,上焦清净,下焦排浊,人身之理,人生病是因为上面不清净,下面不排浊;

45、古人修仙的饮食思路;

46、气味重浊的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47、呼吸:气是身体的能量,百病生于气,掌握正确的呼吸是养生的第一要务。

48、呼吸健身长生法:从内景图中寻找人体最机密的穴:元神穴。针之不及,灸之难到,可以通过呼吸调理。

49、呼吸对减肥的效果和机理。

50、呼吸对重症患者的意义。

51:脏腑机能调整之疏肝理气法:(1)作用:疏肝理气、行气活血;(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胃病、腹胀、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妇科等病效果极为显著。

51、环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52、自然与人体的对应关系,树木植被的减少与人文环境变化的关系,木生火的环节出现问题,引发肾病、脾胃病、心脑血管等等疾病的增加。

53、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人体的疾病:树木越长越高,楼房越盖越高,孩子越长越高的原因与阳气的关系。

54、人体阳气充沛,肢体柔软,与房屋灯光颜色、装饰的关系;

55、皮肤颜色,形体与疾病的关系;

56、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分析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57、脏腑机能调整之颈部分筋法:(1)作用:颈椎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颈椎病、头晕、高血压、头痛,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58、了解楼层五行对人的健康和运气的影响;

59、一切疾病都是升清降浊紊乱;

60、善治病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病;

61、擒贼先擒王,治病抓主症;

62、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土要生万物,必须要升清降浊,阳升湿降;

63、大动耗气,小动生气;

64、妇人百病当先调经,经调百病轻;

65、情绪与经络的关系。

66、四关的运用;

67、疏通三阴三阳法;

68、古代金銮殿上皇帝面南背北,文东武西的安排,与人体左升右降的内在联系。

69、八个字概括脾胃出现疾病的表现。

70、脏腑机能调整调理三焦手法之二:从左升右降,土气斡旋,一气周流理论,引伸出的各种疾病穴位的配伍。

71、脏腑、24节气与椎体的关系;

72、任脉穴位、节气、椎体的关系;

73、舌诊:自然环境与舌苔,舌苔被称为天然胃镜,就像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把舌苔喻自然,就可以轻松从舌苔解读身体虚实寒热的密码;

74、中医药“补肾”的含义与方法;

75、治木必先安土、土可旺四肢九窍十二经络。

76、抒发心情及预防肥胖的锻炼方法;

77、脏腑机能调整与病机十九条;

78、脏腑机能调整按摩法三关开关法:开关打开,后背处于温热状态,后背主阳,阳气生发;使全身温热。

79、脏腑机能调整之清胃健脾法(包含推背升阳法):(1)作用:调理中焦、扶持阳气;(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胃病、腹胀、消化不良。

80、百会、神阙、涌泉三大穴位的应用。如,百会一穴治疗感冒、美尼尔氏病、头晕、头痛、眩晕、脱肛、尿道炎、高血压、低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运用方法;

81、头部分筋法:(1)作用:疏通头部经络;(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头痛、高血压,脚发热。

82、先天疾病是如何导致的?怎样避免先天疾病的出现。

83、中医解读一、二、三、四、五(为何三之后,不再用横线表示):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为天人地,四为万物生,五为……

84、从数字解读揉腹或其他手法时21次、36次、49次蕴藏的秘密;

85、从易医解读人体的温度为何是37度?其中隐藏的道理;

86、伤筋动骨为何需要一百天?

87、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感悟命运和疾病的秘密(调理重病不可不知的内容)。

88、十二官对脏腑机能调整的意义;

89、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调理三焦手法之三搜骨洗髓法:(1)作用:与任脉配合使用,疏通全身气机;(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体形庞大,痰湿严重、施以脏腑点穴按摩法任脉调理难以速效的时候,可以此法代替。辩证施治,灵活配伍,操作后,三焦通畅、三关舒适、气机通畅。

90、脏腑机能调整手法学治癫痫的机理:先祛痰,治痰先治气,气行则痰化不生(风痰阻闭、痰火上扰、痰瘀阻窍)。

91、古人对督脉的论述:古代医书记载督脉的两种走向。

92、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督脉调理法。(1)作用:疏通督脉气机;(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与任脉配合使用,通调全身气机。

93、调气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椎紊乱等脊柱问题引发疾病的意义。如:胸阳不振,必驼背;肝气不伸,必左陷;肺气不降,必右突;肾气不足,必背僵。

94、从形体和生命的角度阐述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思路,强制对应柔软,肝主筋,筋主柔,赖气以煦之,血以濡之……

95、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思路,腰,肉中最重要的地方,腰处于上下左右的中间,中间脊柱处于背后的左右中间位置,中间的位置由脾胃所主,中焦脾胃是关键……

96、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推腑行气法。(1)作用:大补元气、增强脏腑功能,扶阳减肥;(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与任脉和搜骨洗髓配合使用,增强效果。

晚上:

97、五脏生理疾病示意图。

98、脏腑机能调整手法临床运用的四诊概念:望闻问切。

99、腹诊。

、两本三枢: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脾胃。少阳枢,少阴枢,太阴脾所主的升降之枢。

、怀孕前后的诸多因素对孩子终身命运的影响。

、孔子见老子,回来后三天而不语……通过老子与孔子的对话,我们如何感悟技术的运用?

、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什么春秋用分,冬夏用至?与临床的关系。

、阴成形,阳化气的理论在脏腑机能调整临床中的应用。

、善补阳者阴中求阳,消耗阳气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所行的运势(三元九运)与我们的关系。如按摩行业的发展、房价的走向,如何顺势而行。

、抑郁症:思则气闭,肺气闭郁,肝气不达,脾土板结。当以调节三焦,使其气机宣通为要。肝喜条达(肝气能调达,必须无痰浊阻碍),一旦抑郁,必横逆犯胃,因此,情志不遂,鲜有胃口常开之人。初郁气滞,久郁必损心阳、膻中气少,膻中喜乐之官,气足则喜,气虚则郁。

、学会给疾病找去路.

、胸闷腹胀,痰多:胸者,心阳所布,腹者,脾阳所布。胸主天气,腹主地气。心阳虚则痰阻高空,脾阳虚则湿阻地表。

、肥胖:身体肥肿,皆主痰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宫寒的治疗方法:子宫的解释,称子而不称丑、寅、卯、辰宫,子为北方,六十甲子之首,宫为室,妇人称寝曰宫……

、五行的范围、归属及生克特点。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腿部分筋法。(1)作用:疏通腹部排毒的通道,疏通经络;(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对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不适,及各类腿部疾病。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遵循脾主四肢、脾阳不升四肢不举的中医理念,对颈肩腰腿疼痛的快速治疗机理;

、乳腺增生的治疗思路: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

、点穴的力度对饮食的影响;

、技巧手法分享;

、疏通经络是决定外用药是否更为有效果的关键。

、临床特效食疗法分享。

、类风湿的调理方案;

、学会和疾病对话;

、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及治疗思路(男有九种,女有十种情况导致的不孕,其他情况);

、八髎穴的解释:八主坤,坤主脾胃,主女性;髎,主空隙……

、肝开窍于目,干眼症的调理。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推腹清脏法。(1)作用:强壮脏腑功能;(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探讨“病气”的原理;

、从《道德经》和《庄子》寻找调理抑郁症、自闭症的方法。

、一用就灵的小儿保健手法,姓名对婴幼儿的身体影响。

、脏腑机能手法生命学之清胃健脾法。(1)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恢复土气斡旋的能力;(2)操作:手法及手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适应症:胃病、腹胀、颈椎病、腰痛、妇科疾病

、分清手法中的没有用和不会用的区别。

、三至五秒钟消除腕部腱鞘积液。

、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临床治疗范围。

、手法调理过程中的瞑眩反应。

、治疗过程医患双方的五行气场要相互融合。

附:已经参加过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老学员进修,相应班次,免收学费,但每次名额有限,也需要提前预约名额。年,王英华先生在多年临床的基础上,再次把技术全面升级(高级班分为易医篇、医理篇、五行篇、手法篇、人性篇。每个篇章又分为三至五项单独内容、每项内容预计学习时间需要三至五天。),已经参加过“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的老学员,提供五十个以上运用“脏腑机能调整手法生命学”临床治愈病例,可以提出申请,免费学习。

培训地点:年5月13号——17号广州

年5月30号——6月3号青岛

报名

报名方式:提前预定名额(提前报名,拒绝空降)

报到时间:广州,年5月12号报到

青岛,年5月29号报到

培训时间:年5月13号——17号,五天(白天+晚上)

年5月30号——6月3号,五天(白天+晚上)

报名学习条件,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jx/6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