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
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
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
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治疗脐周痛
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府舍穴:治疗腹痛
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治疗哮喘
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
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
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
天井穴:治疗喘息
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
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
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
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列缺穴:治疗头痛
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
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
少府穴:治疗心脏病
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
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
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
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
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
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阳辅穴:治疗腰腿痛
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
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
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
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治疗腰背痛
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
筑宾穴:治疗腿痛
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
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
京骨穴:治疗脚痛
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
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
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
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来源:医承有道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要点“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春天“天地俱生”,地气都往上走,升到天上凝不成雨,只凝成了云,所以下点雨很难,“春雨贵如油”;而到了夏天,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一升一降,这种交流就开始了,天地就像一对情侣一样热烈地拥抱。“万物华实”,万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一到夏天,开花的植物有,开始结果的植物有。像早春开得很早的杏花,到夏天里就没了,但结了果。夏至前后,杏就黄了,我们就能吃到杏了。这个时候比春天光开花那会儿更殷实,所以叫“万物华实”。
在夏天又要根据天地的变化来调整作息时间,“夜卧早起”,可以晚点睡,早点起,因为这会儿昼长夜短。“无厌于日”,就是说在夏天这么激烈、奔放的时候,不要讨厌太阳。我们现在讨厌太阳的方法有很多,把自己关在写字楼里,还要开着空调;出去吧还要抹着各种防晒霜,打着遮阳伞,就是讨厌那个太阳。
其实,夏天本来就应该热。植物要华而实,想孕好果子,必须要在夏天受热才行,否则成熟不了。人的生理发育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光有秋收、冬藏、春生,没有夏天的热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影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去香港,大概是八九月份去的;日本呢,也讲究穿西服打领带,很正规地上班,所以也在夏天的时候,冷气开得那叫一个足,我就受不了。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很多人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
身体的阳气是生命的动力我们的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比如说对钙,对维生素D的吸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有光照。为什么有人一到秋冬就会患抑郁症?就是因为他光照的时间不长。我们经常说,身体的阳气是生命的动力,那自然界的阳气从哪里来?从太阳来。可是我们到了夏天,却怕热,想尽办法去躲太阳。
人的身体是冬暖夏凉的,在冬天,你摸上去热乎乎的;到夏天就跟摸到蛇一样,是凉的。因为我们人体有一套自我平衡的系统,比如你感觉冷了,身体会通过“打摆子”来振奋体内的阳气,使自己热乎起来。
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我们人体有两套系统:一套制热,一套制冷。制热系统对应的是肝和心,而制冷系统对应的是肺和肾。所以到夏天,你感觉特别热的时候,肾水就开始“工作”,你身上就会出点毛毛汗,不是那种大汗,接着没过多久,你的心情也不那么焦躁了。
老话说“心静自然凉”,现在这个社会心又不静,很多人是发自内心地燥热,即使外面天气不热,他身上也燥热。如果再加上外面天气热,他会怎么做呢?不去从根本上“鼓励”自己的肾水来平抑心火,反而通过喝冰水、吹空调来降火。
我们现在还有一项伟大的发明——电冰箱。手一伸进去,寒气进到身体里了,加上喝进去的冷东西,两冷一夹击,受寒了。在夏天,身体其实是最痛苦的,好多人的病都是受寒后“做”下的。因为在夏天,我们的毛孔是张开的。经常骑摩托车的人容易得关节炎,但他不是冬天得的,因为在冬天,他知道穿皮裤、用护膝裹住膝盖来抵挡冷风,而且冬天我们的身体是收缩的。但一到夏天,毛孔就张开了,屋里又吹着空调,这样寒邪最容易侵袭进身体。
很多老妈妈正在热火朝天做饭的时候,突然忘了根黄瓜,打开冰箱,手一伸进去,寒气一下就窜到身体里了。结果肩膀疼、关节疼,到医院也查不出啥毛病。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小习惯会产生什么大问题。不少人得病的原因是丧失了“知觉”。“知”是什么?理性的考虑,知道夏天应该“无厌于日”,应该热乎点儿,离凉远点儿,这叫“有知”。无“知”的话,我还有“觉”啊!虚邪贼风一来,我有感觉,马上就躲开它。但现在的人,第一无“知”,第二“无”觉。为什么无觉呢?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喝那些冰镇饮料、碳酸饮料,结果把自己的感官给麻痹掉了,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被病邪侵害了。
使志无怒“使志无怒”中的“志”,它代表了记忆和志向。在甲骨文里,“志”上面是一个“之”字,心知道往哪里去,这就是你的志向和愿望。另外,“怒”是什么意思?“怒”就是把自己的心压抑成了奴隶,而奴隶是匍匐在地下不能站起来的人。我们讲圣人的养生之道是“无恚嗔之心”。恚嗔之心是怒气的开始,怒气形成了以后,没爆发出来的状态叫“怒”,爆发出来则叫“愤”。你看喷涌的“喷”,口字边一个“贲”字,愤怒的“愤”是心一个“贲”字,所以把怒气发出来叫“愤”。“怒”是肝气动了以后,被压抑的那个状态。
我们常说“怒伤肝”,愤伤别人,怒则是要伤自己的。“制怒”是儒家或古代士大夫修身的方法,意思是要压制自己的怒气,别让它流露出来。但道家就不主张这么做,它建议我们:第一,要看得开,以不生恚嗔之心,不生气、不怒为最高境界。
如果已经怒了怎么办?要找合适的地点、场合,把它发出去,绝对不要去制怒,把心中的那股气压在那儿。人身上的能量是守恒的,生气了,你要不把它转化出去,那口气永远就在那儿。刚开始是无形的一口气,慢慢地它会再结合身体里的其他“恐怖分子”,比如说痰、瘀血等,就变成有形的了,时间一长,就会长出一块东西了。
很多人生气以后的习惯就是吃东西,我建议大家这时千万别吃。我们知道肝气是往上走的,所有在个成语叫“怒发冲冠”。吃东西是往下咽的,足阳明胃经也是从脸往脚上走的,所以一个往上顶,一个往下压。而气本来是无形的能量,但是加上你吃进去的东西后,就变成有形的了,所以生气的时候去吃东西,会形成很难化解的郁气。有句话就叫“吃饭不生气,生气不吃饭”。
怎么去化解自己的怒气呢?我们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气的药,一般这些药物都有些辛味儿,是发散的。最好是去找医生调理一下,也可以去药店开一些成药或者是汤药,比如舒肝丸。吃完药或扎完针以后,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会开始打嗝、放屁,而屁、嗝是气,就是你咽下的那口气,你把它发出来了,它就变成了一种无形的东西,肝里面郁结的气也随着消散了,“敌人”没有根据地了,你就免了“患”,“患”就是心中堵了一串。
夏天绝不是郁闷、憋怒、憋屈的季节,如果心中有患,你要去找合适的场合、时间把它尽情地发泄出去,这就是“使志无怒”。不要让自己活得太压抑,冬天是“若伏若匿若有私意”,你藏着、掖着没问题;但在夏天,你还这么压抑着,那就不太好活了。
“使华英成秀”英是草字头底下一个央字,“央”是什么意思呢?“央”是最高点的意思,子时的最高点就是央,我们说夜未央,就是未到子时。“英”就是花开了以后中央吐出的最高点,那是花蕊。在夏天,我们要利用这种热烈的天气,不要厌于日,让我们开出的那些花、吐出的蕊受精,使它怀孕、结果,这叫“使华英成秀”。其实,农民伯伯最怕的是夏天不热,夏天要是连着几个阴雨天,完了,种下的麦子该灌浆的灌不了浆,该抽穗的抽不了穗,就成不了实,结不了果。
“使气得泄”“泄”和“泻”有什么区别?“泄”是无形能量的流失,而能看得见的水泻、大便溏泻则是“泻”,它们分别指的是无形和有形的能量流失。冬天是闭藏的,不要泄气;而夏天,毛孔是开放的,你能看见的是出汗,看不见的是体内的热气正往外蒸腾。夏天毛孔开放,就是要让体内积攒的、不管是气还是什么污浊的东西排泄出去,不过前提是你要“无厌于日”。如果你整天开着空调,开着电扇,结果气没来得及出去,虚邪贼风就先窜进你身体里了,所以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风的一个季节,因为你身体里的气是往外泄的。
“使气得泄”,这是一种浑身舒畅的感觉。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吃冰棍,把自己“冰镇”起来。想一想,气被这些冷东西冰镇后能从身体里泄出去吗?不会,反而被镇在身体里了。所以古代没有电冰箱的时候,人们在冬天把冰块切下来放到地库里,夏天再把冰从地库里拿出来运到城里去卖。这些运冰卖冰的人在路上渴了,就会敲开街坊的家门,讨碗水或茶喝。他为什么不吃冰呢?因为冰把他镇住了。“生津止渴”,只有让自己的体内产生津液,才能真正消除焦渴的状态。如果生不了津,你就是吃再多的冰,喝再多的冷饮,也还是会渴。
“若所爱在外”春天是发情的季节,是情绪、情感、感情萌动的时候,它发青,还比较青涩;到了夏天,植物颜色从青色变成了红色、赤色,木生火,所以夏天是一个火热的季节。
春天对应的是肝,夏天对应的是“心”,“心”包括我们说的心包——肉质的心脏,还包括我们形而上的情感、情绪。这时候,心气随着天地的变化也变得很足、很旺。然后呢,夏天是一个表达自己那种爱的季节,甚至是做那个的季节。爱的繁体字“愛”的中间有个“心”,爱是要动心的。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我们要“四气调神”,跟着自然天气的变化去走,天气出现了什么像,出现了什么气,我们应和着走,所以保持一致叫“应”。应一声就是叫一声答应一下;没有回声,没有回应,那你就没有跟上天地的共振和节奏。在春天,植物发芽了,到夏天就要疯狂生长,去孕育自己的果实。
我发现,现在人们的“果实”发育不良了,男子的精子数目减少了,女子的卵泡不成熟,这都跟夏天用空调、冰箱以及喝冷饮有关。万物是一理的,万物华实,也包括我们人类。孕育自己的果实需要一个热烈的阶段,否则它就发育不好,出现抑郁症、躁狂症,包括一些心脏疾病,其根儿就在夏天。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本来应该热,“无厌于日”的,你非要逆着它,伤了自己的心气,就好像春天去杀生,会伤自己的肝气一样,在夏天,你逆着天地之气走的话,就容易伤心;而到了秋天就容易得一种病——疟疾,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其实,这是伏寒在身体里面发散不出来的表现。这样到了秋天,就没东西可以收获了。华英成不了秀,没有孕育,哪来结果?所以春华为什么没有秋实呢?因为没有夏秀,在夏天,你没有好好地、热烈地让她去秀,所以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夏天,如果“无厌于日”就会出很多汗,流失掉很多盐份,怎么办?多喝汤、喝热水,另外加点盐,补充体内的盐份。在夏天,人体内的阳气和能量是往体表走的,是要出汗的,这时反而是肚子是凉的。
我老家有句俗话说得好,睡觉的时候,冬天要盖后背,夏天要盖肚子。在夏天,你摸摸肚子,是凉的,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所以夏天我们叫疰夏或苦夏,这是身体自然的一个表现。越到这个时候,你就越要吃热性的东西。我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要吃姜?为了温暖肠胃。可是夏天,我们不光吃冷饮,还吃海鲜,很多人闹肚子,上吐下泻的,就是吃多了海鲜闹的。
在中医里面,海鲜是寒凉之物,水里的东西都是寒性的。夏天寒性的东西吃多了,就容易闹肚子;其实如果你上吐下泻地拉出去了,还不错,如果没拉出去,就相当于把阴寒的东西吸收进体内了,就为往后出现荨麻疹等一系列(过敏性)疾病埋下了祸根。如果实在喜欢吃海鲜的话,一定要加一些热性的配料,如紫苏叶、芥末、生姜、黄酒、白酒等去平衡它的寒性,或者是炭烤着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