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冬日特别寒冷,山西平遥县侯郭村侯老六家的媳妇,产后大出血已奄奄一息,整个侯家人急的团团转;闻讯而来的娘家人上门就问:道虎壁的王裕普先生,为什么还没有请到?!
没过一会儿,侯老六抱着药箱,领着一位年轻后生,一进大门就喊:来了!来了!王裕普去了介休,他儿子来了!
侯家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一线希望,让这位年轻后生把了脉。灌下汤药后,侯家媳妇竟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连服四副便能下地走动。
一时间,这位年仅19岁的年轻后生,也就是我的父亲王培章,从此便声名乡里,求医者络绎不绝……
我的父亲王培章,是道虎壁王氏女科第二十七代传人、傅山女科第九代传人。
我父亲在王氏女科传人中,创造几个第一:
一是看的病人最多——我父亲一生看过的病人接近80万人,仙逝当天都在看病;
二是职称最高——我父亲是主任医师(正高级),也是我们山西晋中地区第一位主任中医师;
三是官职最高——连续三届当选平遥县政协副主席;
四是对道虎壁王氏女科传承发扬最大——将道虎壁王氏女科申请成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唯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年,我父亲王培章出生于平遥县道虎壁村,幼时的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我祖父“妇科神手”王裕普的耳濡目染之下,早早地就走上了岐黄之路。自4岁时起,秉庭训、辨药性、研读经典、孜孜不倦,奠定了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基础,掌握了大量的实用临床技能,17岁时已开始独立行医了。
晋华纺织厂的“福”与“祸”
22岁时,山西医院,破格从道虎壁这个小村庄录用了我父亲,在当时那个年代,就跟现在北京的一个大型央企聘用了你一样。
后来才知道,晋华纺织厂女工多,临床上妇科病多见,医院独缺一个妇科中医,在晋中想找个妇科中医,自然就想到了我们王家。我爷爷有七个儿子,大儿子从小参军闹革命,没有学医,我父亲排行老二,就传承了家传衣钵。
我父亲到了晋华纺织厂,用家传绝学治愈了不计其数的妇科疑难病症,正当事业一帆风顺之时,“天有不测风云”,年,国家实行了工龄不满5年一律回村的“六二压”政策,当时我母亲也在晋华纺织厂,也被一刀切失去了工作。
然而,“祸不单行”,一天,患者家属骑车带着王培章出急诊,那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他打着雨伞,不慎从自行车后坐摔下,股骨颈当下折断卧床不起。
因行动不便,医院的挽留,带着全家离开城市返回乡村,这是他一生中情绪最低落的日子。
我们一家人回到平遥老家后的那两年,爸爸一直闷闷不乐,脾气也不好。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却非常严厉。每天我们弟兄几个站成一排,我爸挨个儿检查,有谁没有背会药书,用板子打手是常有的事。背不会药书手都打肿了,现在想来,没有小时候我爸的严格管教,就不会有我今天扎实的基本功。
独创“环带汤”,造福上环女子无数
两年后的年,医院领导,得知我父亲隐居老家后,便亲自上门,聘请父医院工作,并为他专设了中医妇科门诊。因为有道虎壁王氏女科的传人坐诊,中医妇科日均应诊多达40多人,医院一下子火了起来。
后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凡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要求全部上节育环。有些女子因上环出现:腹痛、带下、出血淋漓不止等多种后遗病症。
这种病古往从无记载,父亲主要是从传统的利湿、健脾、理气解郁、补肾的基础上加止血解毒杀菌的药,多次实践效果很好,治愈率达93%以上,现在我们还在临床中应用。
为此,《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录》第四辑专版刊登了他的自创方剂“环带汤”,医院都在用,造福无数上环的女子。
既立了大功,又行善积德,荫福了后人。
两次赴省城坐诊,被誉为“当代傅青主”
年和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和山医院,分别两次邀请我父亲王培章坐专家门诊。每次都是门庭若市,“一号难求”。
那个时候,父亲带着我在专家门诊坐诊一个月。当时患者来的非常多。最多时一天看80多位患者,药房的药都抓没了。中午也不休息,我和父亲就在诊室喝口水啃个干馍馍。虽然很累,但不觉得苦。
当时,省里都希望我父亲能到省城太原工作,可我父亲都婉言谢拒了,两次省城坐诊结束后,我父亲还是回到了平遥,继续悬壶济世。
退休回乡,造福乡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父亲王培章到了退休的年龄,医院的聘请,选择了回老家道虎壁村继续行医,回报乡里。
但天不亮,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就从四面八方来到道虎壁村,在大门外聚成一堆等候挂号了。
为了让患者免受寒冬之苦,父亲经常不顾自己年迈五六点钟起来给患者开大门。许多没挂上号的患者站在院子里无论怎样就是不走。他非常理解并同情从外地远道而来的患者。
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我父亲病倒了,住院17天,医生限他一天最多看5个病人。怎么办?每天来的患者很多,我父亲说:人家从大老远的来了,就是因为信任你,不给她们看看于心不忍啊,有了病求医心切!我们要尽量理解她们。没办法,我父亲坐诊一个半小时,躺下休息10分钟,爬起来继续工作。就是夜里说梦话都还在与患者诊脉说病。
我父亲前年(年)去世当天,还看了不少病人,一辈子看了近80多万病人!在看过的这么多病人中,有一个叫蓝程艳的病人,最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女子婚后小产过,导致双侧输卵管不通,从而不孕,去过省城太原、医院也没看好,后来我们山西医科大的一个妇科专家,给这个女子下了结论:这辈子都不能怀孕了。
然而,这个叫蓝程艳的女子,不死心,找到了我父亲,经过我父亲的精心诊治,怀上了孩子,顺利当上了母亲。山西医科大那个专家听闻后,十分震惊,亲自去平遥找到我父亲,虚心请教,终于折服于我道虎壁王氏女科的博大精深。
连续三届政协副主席的背后“故事”
我父亲本是一介悬壶济世的女科中医大夫,传承家传女科绝学,专治气血亏虚、胎前产后、崩漏带下,调经种子,乳癖宫瘕等一切女人病,并身有残疾,从未想过要走仕途,然在不经意间,却成为了我们平遥县的政协副主席,且连任三届。
就其根源,起于平遥古城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我父亲立下了卓越的贡献,从而被当选为平遥县政协副主席。
大家都知道平遥古城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是著名的世界知名古城。今天,来平遥古城旅游的人们,几乎都会去古城西门外的“又见平遥剧场”,观看大型情景历史剧《又见平遥》。
其实这个地方,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部队的营盘,直接影响着平遥古城的规划与保护。当时,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政府向解放军总后勤部致函,要求协助处理这一难题。
一年后,命令下达到平遥部队。县领导安锦才等人上门协调,自报家门,结果却吃了闭门羹。
县里的领导,在平遥是当地的父母官,可到了省城,到了首都,在部队的领导眼里,那可就是七品芝麻官芝麻大了,位卑言轻。
而我父亲王培璋就不一样了,虽然在平遥县,只是一介百姓,但工作性质不一样,见官大一级,谁见谁尊重,都是人,食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不生病呢?
有一位国家某部门主要领导的女儿,在得知我父亲的名声后,由山西省文物局领导介绍来找王大夫看病。在我父亲的精心治疗下,那位大领导的女儿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在得知这位领导,能够为平遥申遗工作出一份力后,平遥县的领导们坐不住了,上门去找我父亲。父亲在得知自己的无意之善,能够为平遥古城申遗出一份力时,当即答应了县委领导的请求。
于是,我父亲便以探病为由,坐火车前往北京,县领导安锦才,李树盛等人陪同。我父亲身有残疾,腿脚不便,只好由李树盛(平遥县文物局长)一路背着,上下火车。王大夫身体很沉,李树盛背的很吃力,安锦才(时任平遥县副县长)在后面护持着,虽然大部分地方都能打车,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那位大领导得知王大夫抵京,非常高兴,为了感谢王大夫,他们全家出动,在全聚德请几个平遥家吃烤鸭,气氛很融洽。事后,那位大领导在许多地方,为平遥古城大开绿灯,为平遥申遗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工作都出了不少力。部队营房也顺利搬迁,这才能有了后来“又见平遥”剧场,才有了精彩绝伦的大型情景剧《又见平遥》。
后来平遥古城成功申请下“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界知名古城,县里考虑我父亲立下的功劳,推选为平遥县政协副主席,并连任三届。
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虎壁王氏女科,源于民间,不是学院派,和《神医喜来乐》中的“喜来乐”有相似之处,都是在乡野行医,造福十里八乡的百姓,要说是“乡下郎中”,也差不多。
但是把道虎壁王氏女科,提升为一个中医女科流派的高度,非我父亲莫属,我父亲是我们晋中地区第一位中医主任医师(正高级),历任三代平遥县政协副主席,见识更为广阔,看问题更加高屋建瓴。
父亲在退休后,每日除了上午看病诊病,其余时间就是将我道虎壁王氏女科八百年来的积累,梳理成册,从诊法,到疗法,从药材炮制到秘方的筛选,都做了大量的归纳和总结。
将道虎壁王氏女科的大量实践经验和中医学理论,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并且还把我道虎壁王氏女科的特色和精华,画龙点睛一般的突出出来,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书籍。
也正好赶上了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道虎壁王氏女科在平遥县的文化部门的推荐下,在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父亲成为唯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这样,就把道虎壁王氏女科历史性的推向了一个高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是予以保护的,并且支持后人不断传承和丰富。
去年(年),国家文化部,就拨款让山西省文化厅,专门拍摄我父亲的纪录片,用影像资料来做好记录和保存,这也说明了国家层面的重视,也让我门后人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一定要把道虎壁王氏女科传承好,发扬光大!
驾鹤西去,人生无憾
年8月18日上午,我在太原,接到平遥弟弟的电话,说父亲去世了,我赶忙让儿子开车从太原飞奔回去,一路上泪流满面……
听弟弟说,父亲走的很安静,没有遭罪,我心里稍稍好受些,我便安慰了悲伤的母亲。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夜,母亲也安静的离开了我们……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归”,父母双双离世,虽然在平遥古城成为一段美谈和佳话,但是这对我们子女确是一日之内的双重打击。
安葬好父母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有半个多月都没有接诊看病。
如今已过去两年了,回想往事,依然泪下衣襟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