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SLIGHTHEAT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古汉语中“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即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湿如蒸”“燥如烘”的最热时候。
天气炎热,暑气蒸腾,部分人会有多汗少眠,易感疲倦的问题;且闷热的天气还易使人的情绪出现波动。小暑时节应当如何养生才能拥有健康身体?
防中暑
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是热症,主要是因暴晒或持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而阴暑是由于贪凉、嗜冷饮导致寒邪侵入人体引发,由于是在暑天受寒,故名阴暑。
阴暑的症状常表现为神疲倦怠、发热恶寒、无汗、身重酸痛,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关节疼痛。
小建议
为免患阳暑,应尽量减少中午前后的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涂防晒霜,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
为免患阴暑,应少喝冷饮多喝凉白开,同时空调温度不宜太低,出汗后尽量减少空调或风扇直吹,避免寒邪入体。
护脾胃
盛夏贪凉,乃是大忌,不仅会造成上文提到的阴暑症,还会引起脾胃不适。
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因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在胃等消化器官,此时吃冷饮会致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部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降低影响消化,易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小建议
古人云:“冬病夏治”,虚寒体质、阳气不足的慢性胃炎患者可在夏天泡杯姜醋茶,生姜可祛寒暖胃、健脾利身;或适当食用红枣,补中益气,健脾利胃,可用于脾虚食少,达到增加食欲的目的~
养好心
中医有“心通于夏气”之说,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常闷热难耐,使人心烦易怒,且此时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加之情绪不稳,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冠心病的复发和加重。
小建议
夏季易倦怠与人体大量出汗流失钾有关,应适当多吃含钾食物如冬瓜、苦瓜等;
适当的午睡有助于降低血压、减缓心率,有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少消耗
夏季天热,人体容易出汗,稍一活动就全身湿透。中医认为,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若再行剧烈运动,则出汗更多,气随汗泄,更加耗损身体;
且出汗时电解质会大量流失,引起电解质失衡,导致血钾,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慌、胸闷、低血压甚至猝死。
小建议
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出汗过多,导致身体消耗过大;
若不得不进行大量运动,除及时补充水分外,还要补充电解质,帮助缓解疲劳,预防肌肉痉挛、避免中暑。此时,补充含多种维生素B族、低热量的运动饮料是比白水更好的选择。
有奖留言
你有哪些避暑小Tips度过盛夏?
留言告诉小安
即有机会获得惊喜好礼~
记得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邀请更多朋友参与活动喔
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7月8日中午12:00
中奖名单将在7月9日头条文章中公布~
生命时报:
标题:你有一份“夏季运动指南”请查收!6个秘诀教你科学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