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诊法十九辨温病常见症状之胸腹痛

七、辨温病常见症状(六)、(七)

(六)胸腹痛

1.胸腹痛的机制

胸腹部自觉有疼痛的感觉皆属本证。胸痛的发生,多以肺心两脏为主,肺气不宣,或抑郁不舒,以肺主一身之气故也,心肺共居膈上,若气机不利,常常有胸前区疼痛的感觉。膈下乃肝胆、脾胃等消化器官,若属肝胃不和,胃肠消化故障,膈间胆热上扰,木土不和以及气、水、痰、滞等有形之物不能正常传导,皆能出现胸腹部疼痛。尤其是在温热病中,常常由于内热、痰滞、积食、瘀血等有形之物积而不消,皆能导致胸腹部作痛。

2.辨证

(1)肺热胸痛:温病卫分证,多因痰热蕴蓄,肺络受阻,郁滞不消,故咳嗽胸闷,呼吸不利,甚则喘逆不得安卧,脉浮滑,舌白腻。可用疏卫肃降化痰方法。

(2)肝胆郁热,肋胁作痛:温病中每因消化功能较差,热郁肝胆,气机不利,故口苦,时有寒热,甚则右胁阵痛,呕逆恶心,急躁易怒,脉多弦滑,舌苔白滑。当以疏调气机方法,饮食特别注意。

(3)痰湿气滞:痰湿阻于肺部,故呼吸不利,中脘满闷,时有咳嗽,舌白滑润,脉象濡滑,宣郁化湿兼以祛痰。

(4)阳明腑实,腹满胀痛:此属热结肠腑,腑气不通,故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舌黄且厚,腹满胀痛。用承气攻下方法。

(5)瘀血阻滞:由于下焦瘀血阻滞,血脉不通,故少腹硬痛,小便自利,舌质紫暗,甚则神昏谵语,当以蓄血论治,可用化瘀方法。但不是用攻瘀血的几味药,必须从本治疗,考虑有血分瘀滞之嫌。

(七)大小便异常

1.大便异常

(1)在温热病中,便秘的产生多是阳明糟粕与燥热互结于肠腑,传导阻滞而发便秘。这种便秘当然以消导攻克为主。

(2)湿热病中,多是湿阻气机,因气机不畅大便也秘而不解,但经过3~4日后,大便欲解,定非干结,乃初硬后溏,或溏薄不实。非属阳明之燥热,乃湿阻气机耳。当宣郁化湿以利三焦。

(3)津枯肠燥。温病后期,津液受伤,无水舟停,数日不大便,此属阴过伤,舌红脉细,当以增液润燥方法,或酌用增液承气汤。

(4)血少阴伤,阴虚水少。素体血虚,血虚肝失其养,肝热灼液,肠间失润,大便经常秘结,当须养血濡润之,常用当归补血汤。

2.下痢

(1)湿热挟滞:湿热挟滞,阻于肠间,腹中作痛,大便溏滞不爽,色如黄酱,当用清化湿滞为法。

(2)邪热下迫:邪热蕴郁,肺气受灼,肺移热于大肠,故下利热臭,肛门灼热,来势甚猛,当以苦泄折热方法。

(3)热结旁流:邪热内迫,燥屎内结,纯利稀水,恶臭异常,此属火热,当以泄热苦坚。

3.小便异常

(1)表闭:表受风寒之邪外闭,皮毛者肺之合也,久则肺气不利,三焦运行失常,膀胱气化渐差,小便淡黄。先治表闭,三焦通调则小便自利矣。

(2)里热:温邪蕴热,阴分受伤,热灼则津液受伤,身热日重,脉象滑数,小便深黄且热。当治其热,小便自愈。

(3)热邪深入血分:血分受热之煎灼,津液大伤,小便赤红,状如红茶。

(4)内科实证:热邪蕴郁于内,积滞阻遏不行,形成腑实,小便淋漓不畅,并有尿频之象,脉滑有力,舌苔老黄厚。当以攻下方法。

(5)一般虚证:温病后期,或杂病初愈,肾阴枯涸。尿少,低热,脉细且数。当以滋养肝肾方法,治在下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xe/5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