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差,情绪不稳定,在集体生活中,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等传染性疾病。了解幼儿常见传染病,加强防范意识,做好防控措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秋冬常见幼儿传染病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3、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引起胃肠道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痉挛等胃肠炎症状。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在我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达15%。
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感染者发病突然,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畏寒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可能出现发烧、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脱水症状。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及如厕后。
2、保持良好的食物卫生,所有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应该彻底煮熟才食用。应避免进食没有烹煮的食物(例如贝类海产,特别是生蚝)或食物内含有不会被煮熟的原料(例如预制或预先包装的沙拉)。
3、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须立即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妥善消毒被污染的地方,清理期间,应安排其他人士远离被污染的地方。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1.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21天。
2.前驱期: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也可有低热,此期多为24小时。
3.发疹期:发热一般不高,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及丘疹,数小时就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呈椭圆形,常伴痒感,使患儿烦躁不安。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点,躯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现,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疱疹、结痂)。皮肤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留疤痕。黏膜如中腔、咽部等,也常见皮疹。
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暴发流行。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节高发。
1.应做好对传染源(现症病人)的管理。早期隔离,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能上学,患病期间不要到同学家里串门、玩耍。
2.做好对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空气消毒,坚持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3.患者用过的被褥、用具等用太阳光照射、煮沸、84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
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应养成勤洗手、勤换内衣裤、勤洗澡的良好卫生习惯。
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增加营养,提高人体的防病抵抗力。
6.家长、教师配合每天检查儿童躯干部分有无丘疹、皮疹出现。
5、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至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5、其他:疲劳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
1、登革热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改善卫生环境,清理积水,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应及早发现患者,对患者采取防蚊隔离治疗措施。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
2、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6、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感染性或者中毒性疾病。
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尽量不吃冷藏的即食食物,尤其是冷藏多天的食物,特别是孕妇、老人等免疫力较差者。
3、尽量避免生吃肉类、蔬菜,在生吃瓜果应彻底洗净并擦干净或削皮。
4、不吃未经消毒的牛奶或奶制品。
5、冰箱取出或吃剩下的食物要经过彻底加热再食用,温度必须达到70℃且持续两分钟以上。
6、食物要生熟食分开,避免在冰箱内长时间存放食物。
7、吃之前先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标签上的食用日期是否已经过期,尤其是保质期较长的冷藏即食食物。
8、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9、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10、毒蘑菇中毒风险增大,受雨水充足、高温潮湿的台风天气影响,毒蘑菇生长繁殖加快,采野蘑菇误食中毒的风险增大,需谨防大型真菌及其他有毒植物中毒风险。
7、新冠疫情
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传染性强。多数愈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致死亡。
预防措施
1.打疫苗
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2.做防护
任何疫苗的保护效力都不可能达到%,所以无论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人多的地方戴口罩、一米线、勤通风的“防疫四件套”。
3.早排查
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腹泻、味觉嗅觉减退等症状时,要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旅居史及人员接触情况。
HELLOAUTUMN
预防先行
我们这样做
1、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2、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3、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儿童自身的免疫力。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8、让儿童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儿童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9、让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10、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11、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应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