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痛经医生,不太正常的痛经终结者,你可以为他点赞或者打电话给最好闺蜜举报。反正有了他也就没有痛经啥事儿了。
妊娠数月,腹部异常增大,隐隐作痛,阴道反复流血,或下水泡者,称为“葡萄胎”,亦称“伪胎”“鬼胎”。
本病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妊娠鬼胎候》:“夫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风邪鬼魅不能干之,若荣卫虚损,则精神衰柔,妖魅鬼精得人于脏,状如怀娠,故曰鬼胎也。”
西医学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发病机制是素体虚弱,七情郁结,痰浊凝滞不散,精血虽凝而终不成形,遂为葡萄胎。
1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孕后邪思蓄注,血随气结而不散,冲任滞逆,胞中壅瘀,则腹部胀大,瘀伤胞脉则流血,发为葡萄胎。
2气滞血瘀素性抑郁,孕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血与气结,冲任不畅,瘀血结聚胞中,腹大异常,瘀血伤胎则胎坏,瘀伤胞脉则流血,发为葡萄胎。
3寒湿瘀滞孕妇久居湿地,或贪凉饮冷,或经期、产后感受寒湿,寒湿之邪客于冲任j胞宫,气血瘀滞,发为葡萄胎。
4痰浊凝滞孕妇素体肥胖,或恣食厚味,或脾虚不运,湿聚成痰,痰浊内停,冲任不畅,痰浊郁结胞中,腹大异常,痰浊凝滞伤胎,瘀伤胞脉则流血,发为葡萄胎。
诊断1病史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史,孕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史。
2症状孕早中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有时大量流血,偶可在血中发现水泡状物;流1血前常有隐隐的阵发性腹痛;腹大异常;约半数患者早期出现严重呕吐,持续时间长,少数患者在孕24周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
3检查妇科检查多数患者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软,有时可触及一侧或双侧卵巢呈囊性增大。
辅助检查①B超检查:见“落雪状”图像,而无妊娠囊、胎心搏动或胎体。
②血HCG测定:其值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值,且持续不降。
③多普勒胎心测定:未听到胎心,可闻及子宫血管杂音。
鉴别诊断葡萄胎应与胎漏、胎动不安、胎水肿满、双胎等鉴别。
葡萄胎有停经史,反复阴道不规则流血,或伴阵发性下腹痛。妇科检査示宫体大于正常妊娠月份,血HCG持续升高,B超可见葡萄胎特有图像。胎漏、胎动不安有停经史或早孕反应,阴道流血量少,或伴轻微腹痛,妇科检查示子宫增大符合妊娠月份,妊娠试验阳性,血HCG在孕期正常范围,B超见正常妊娠图像。胎水肿满多见于妊娠中晚期,无阴道流血,腹大异常,腹部胀满,胸胁满闷,妇科检查示宫体大于正常妊娠月份,腹皮绷紧发亮,血HCG在正常范围,B超测量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8cm。双胎有停经史,无腹痛、阴道流血,妇科检查示宫体大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单胎妊娠,血HCG略高于正常,B超见双胎妊娠图像。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辨证以孕期阴道流血、腹大异常为主,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等综合分析。
2治疗原则治疗以下胎祛瘀益母为主,佐以调补气血。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术后可予中药益气养血祛瘀以善其后。若为恶证或有恶性倾向,可采用化疗等治疗手段。
3分型论治气血虚弱证主要证候:孕期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多,色淡,质稀,腹大异常,无胎动、胎心音;时有腹部隐痛,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素体气血虚弱,冲任胞中壅滞,故腹大异常;瘀伤胞脉,且气血不足,或葡萄胎孕久,故阴道流血,量多,色淡,质稀,腹部隐痛;胎失所养,则无胎动、胎心音;血虚不荣,气虚不布,故神疲乏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血虚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救母丹(方见胎死不下)加枳壳、川牛膝。
气滞血淤证主要证候:孕期阴道不规则流血,量或多或少,血色紫暗有块,腹大异常,无胎动、胎心音;时有腹部胀痛,拒按,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沉弦。
证候分析:素多抑郁,郁则气滞,血随气结,冲任不畅,瘀血结聚胞中,故腹大异常;瘀伤胞脉,故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拒按;离经之血时瘀时流,故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瘀结伤胎,故无胎动、胎心音;情志抑郁,气滞不宣,经脉不利,故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沉弦,为气血瘀滞之征。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下胎。
方药:荡鬼汤(《傅青主女科》)。
荡鬼汤:枳壳、厚朴、桃仁、红花、牡丹皮、川牛膝、雷丸、大黄、人参、当归。
荡鬼汤主治妇人有腹似怀妊,而终年不产者。方中枳壳、厚朴理气行滞;桃仁,红花、牡丹皮、川牛膝活血化瘀以下胎;大黄、雷丸行瘀血,荡积滞以下胎;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使攻积而不伤正。全方共奏行气活血,祛瘀下胎之效。
寒湿淤滞证主要证候:孕期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紫暗有块,腹大异常,无胎动、胎心音;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湿与血结聚胞中,故腹大异常,无胎动、胎心音;瘀伤胞脉,故阴道流血,量少色紫暗有块;寒凝胞宫、冲任,故小腹冷痛;寒邪阻遏阳气,故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均为寒湿凝滞之征。
治法:散寒除湿,逐水化瘀下胎。
方药:芫花散(《妇科玉尺》)。
芫花散:芫花、吴茱萸、川乌、巴戟天、秦艽、白僵蚕、柴胡。
芫花散主治妊娠非妊,是得鬼胎,形如抱瓮者。方中芫花醋炒入血分,逐水下胎为君;吴茱萸、川乌、巴戟天温经散寒为臣;秦艽、白僵蚕除湿通络为佐;柴胡理气,协理癥积为使。全方共奏散寒除湿,逐水化瘀下胎之效。
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孕期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暗,腹大异常,无胎动、胎心音;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舌质淡,苔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浊内停,与血结聚胞中,故腹大异常,无胎动、胎心音;瘀伤胞脉,故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痰浊内停,气机不畅,故胸胁满闷,呕恶痰多。形体肥胖,舌质淡,苔腻,脉滑,为痰湿之征。
治法:化痰除湿,行气下胎。
方药:平胃散(方见胎死不下)加芒硝、枳壳。
临证要点本病的特点是妊娠后腹大异常和阴道反复出血,B超和血HCG测定是重要诊断方法。临床多为急症,“急则治其标”,一经确诊,应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防止病情延误。但若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重度贫血等应积极处理并发症,待情况好转后行清宫术。葡萄胎排空后仍应中医药治疗,益气养血祛瘀结合兼夹证进行辨证处理,以善其后,防止恶变。并应进行定期随访,可靠避孕1年。
预后与转归本病多由胎漏、胎动不安失治、误治发展而来。若胚胎或胎儿完全排出,出血量少,适当调养即可恢复。若胚胎或胎儿排出不全,出血量多,或发生晕厥,甚或阴血暴亡,出现阴阳离决之候,需紧急处理,多采用手术控制出血,同时输液、输血纠正休克,病可转安;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案例管某,女,39岁,农民,已婚。
患者怀孕2月余时,胎漏见红,连绵已有9日,故来就诊。
初诊:年7月21日(胞漏下血阶段)。患者来述,近日腰酸腹痛,阴道流血,血块颇多,小腹垂胀,按脉浮滑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辨证:流血日数太多,胞胎已伤,恐难以保全,现防其大量出血。
治法:健脾益血,补气固脱法。
方药:归身炭9g,黄芪9g,白芍9g,白术9g,陈棕炭9g,蒲黄炭9g,仙鹤草12g,熟地黄12g,炒莲房9g,蛤阿胶9g,陈皮6g。
二诊:7月24日(胎坠流血不止阶段)。头扎土布,精神疲乏,声称昨晚已有肉状血胞落下,现流血未停,头晕目眩,腰酸不舒,腹部尚有少许隐痛,按脉细软而稍带弦,舌质红,苔薄。拟用补气血,祛残瘀法。处方:当归6g,川芎4。5g,大熟地黄9g,焦白术6g,白芍6g,枸杞子6g,杜仲9g,续断9g,茯苓9g,淡远志6g,仙鹤草12g,陈皮6g。
三诊:7月27日(调养阶段)。面色晄白,精神倦怠,说话时语声低微,谓服药后流血已止,头眩腰酸叫瘥,小腹部不再隐痛,不过四肢无力,渴欲睡眠,切脉细软,舌质红,少苔。流血虽止,气血已亏,调养更宜注意。治用健脾胃,补气血法。药用:潞党参9g,黄芪6g,当归6g,生地黄、熟地黄各9g,五味子4.5g,白芍6g,蒲黄炒阿胶9g,杜仲9g,续断9g,茯菩9g,白术6g,陈皮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