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作为ERSD患者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无疑成为肾友们生命的稻草,但是此医疗手段也并未完美,就像我们平时生病吃药还会有副反应,那么在进行血透时稍不留心并发症就出来作祟,今天盘点下常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应该如何科学护理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失衡综合征
失衡综合征是血透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重症病例,首次透析或最初几次透析及利用高效率透析器时也会出现。可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24小时~48小时之内发生。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增高、焦躁不安、疲倦乏力、倦睡、肌肉痉挛。
2、重者表现为抽搐、扑翼样震颤、定向力障碍、嗜睡。
3、极度严重者表现为精神异常、惊厥、全身肌肉痉挛、昏迷。
防治措施:
(1)早期透析,充分合理的诱导透析。
(2)短时间、小剂量、多次透析。
(3)首次透析时间是2小时,再者3小时、过渡到4小时,这样连续透析三天,过渡治疗。
(4)选择低通透析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
(5)透析中注射高渗葡萄糖、静滴高渗钠。可以积极防治,预防其出现。
(6)提高透析液钠浓度,以~mmol/L为宜。
(7)重度患者可使用镇静剂或立即终止透析。
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透析患者死亡主要并发症,是目前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和致残率的最重要因素。临床表现:
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
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不同于普通人群,目前认为控制血压是降低CKD患者心血管危险的最重要措施。此外,保持血红蛋白在~g/L之间和控制钙磷水平对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风险也十分重要。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较高血压更为棘手,目前用于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措施包括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透析中禁食、使用可调钠透析以及降低透析液温度等,但仅能取得部分疗效。
对于危险因素的控制,应做到控制高血压、纠正脂质代谢异常、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改善炎症状态及促凝血因素。干预措施还包括戒烟、适当增加运动、控制糖尿病、限制饮食、适当应用药物等。
慢性肾衰竭患者除心肌功能障碍外,常伴有容量超负荷,往往需要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甚至透析清除体内多余水分,适时开始透析治疗可有效减少容量负荷。在应用心血管药物时需注意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血药浓度过高导致副作用增多。
休克并发症
严重低血压、贫血、心脏病、多脏器衰竭等可能导致休克并发症。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BP80/50mmHg、心率增快HR次/分、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丧失。
预防措施
1、根据血容量的监测确定干体重,超滤总量体重的6%~7%。
2、做好宣传工作,透析间体重增长1Kg/日。
3、透析前根据个体差异停用降压药物,透析后期限制进食量。
4、加强营养,改善贫血,必要时输血、白蛋白或血浆。
5、危重病人进行心电SaO2监测,备除颤器、抢救药等。
6、严格掌握透析适应症。
心力衰竭并发症
临床表现:
典型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心率加快,患者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或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心前区可闻及奔马率,双肺有湿罗音。
预防措施:
1.低蛋白血症患者,在透析后可给予补充白蛋白,保证充分的超滤水分。
2.积极纠正贫血。
3.注意透析中适当调整透析液浓度。
4.积极控制体重增长,随时调整干体重。
5.透析过程中需要大量输液或输血,则应注意控制总量或增加透析次数。
6.使用碳酸盐透析液。
低氧血症并发症
临床表现
对原有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引起临床症状,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心肺功能不全;老年人因心肺储备功能不足,易在低氧血症时出现症状,常引起低血压、醋酸盐不耐受及心肺功能不全等相关症状。
预防措施:
吸氧大多有效,对于CO2潴留的患者应予面罩吸氧。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提高透析膜生物相容性是较好的预防措施。
来源:凯德传媒肾脏时讯;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