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丨女子切除息肉后忘复查,再查竟发

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患息肉

是很常见的事

不过,可别因为常见

就不当回事!

最近,两年前曾在肠镜中

切过肠息肉的李女士留了个心眼

去复查肠镜

结果发现患肠癌早期!!

2年前,50多岁的李女士出现排血便的症状,担心自己得了肠癌,遂赶紧做肠镜检查。检查只发现了结肠息肉,医生当即在肠镜下为她把息肉切除。术后,得知自己并非患癌,李女士松了口气,将医生叮嘱定期复查肠镜的话抛到脑后。

上周,李女士在刷手机时

偶然看到一篇医疗科普文

说肠息肉可能癌变

这才想起该去复查

到医院做胃肠镜

不料,这次检查竟果真发现她

患了肠癌

肠镜中,医生在距离她的肛门约25厘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在镜下切除后送病理化验,结果证实为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肠癌。程度为早期。

所幸病情发现及时

该病灶被完整切除了

医生建议李女士3个月后再行复查

那么,肠息肉到底是什么?

怎么自己每次在等待做胃肠镜检查时,

左看看右听听都能发现,

身边一同排队的市民,

有不少被切出了胃息肉、肠息肉?

难道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李女士很纳闷

我院消化内科主任讲解,肠息肉是肠道粘膜表面凸起的赘生物,通俗地说,就是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成人的发病率在40%左右,发病高峰为50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

9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来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肠息肉

都会发展为肠癌。”

主任指出。

主任说,根据癌变的可能性

肠息肉可分两大类:

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常是10-15年),终有一天会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如果长得比较大,存在时间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

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肠息肉通常是在做肠镜筛查时发现的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

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医师建议

发现肠息肉,医生通常建议切除。对于体积小、数目少的肠息肉,医生会在行肠镜时直接用活检钳钳除,再将其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安排患者的复查时间;对于较大、数目多的肠息肉,医生一般会先取下肠息肉的一小部分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择期治疗。

我院主任提醒广大胃肠患者:增生性息肉切除后,可1年复查1次肠镜;若息肉为腺瘤性,切除后3个月应复查1次,若复查无异常,可半年至1年后再查。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当你或身边的朋友/亲人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时,医院进行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想了解更多内容可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有任何胃肠疑问和困惑可以在下方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为你答疑解惑哦O(∩_∩)O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yy/7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