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消化科主任赵士君提醒广大家长,”慢性胃病可不是成人的“专利”!日常生活中,很少将小儿腹痛等问题与慢性胃病联系起来。由于大多患儿对腹痛部位等表达不清,以至于许多父母甚至医生将孩子的腹痛草率的定性为“肠痉挛”等导致误诊误治,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胃病并非是成年人的专利
妞妞今年7岁,经常闹肚子痛,严重时,还伴有呕吐。妞妞还经常感冒、发烧、使得妞妞妞营养不良,身材瘦小。妞妞的爸妈非常着急,带着女儿四处奔医,做了各项检查,被诊断为“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功能紊乱”等,各种药没少吃,症状却没有改善。经人介绍来到医院小儿神经消化科,赵士君主任为妞妞做了胃镜,结果发现孩子患有严重的胃窦溃疡。医院正规疗程治疗后,妞妞的“肚子痛”消失不见了。慢性胃病已成为小儿慢性腹痛主因
“小儿胃病表现没有成人那么典型,症状很隐蔽,很容易漏诊、误治。”赵士君提醒,小儿胃炎已经成为了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疾病。慢性胃病已成为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胃病会导致频繁腹痛或经常性呕吐而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赵士君介绍,小儿有胃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饱食、厌食、营养不良甚至呕血、拉血便等,尤其有胃病家族史的患儿患病率更高。因为幽门螺旋杆菌(HP)常经过共同进食口对口传播。小儿慢性胃炎可能与以下主要因素有关:
1、近年已证实幽门螺杆菌的胃内感染为主要病因。细菌感染患急性胃炎后一部分患儿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发展成慢性胃炎;某些患儿鼻窦、口腔等处有感染病灶,吞入其他细菌和毒素即引起胃黏膜炎症。2、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物粗糙、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或经常暴饮暴食、饮浓茶、咖啡、饮食无规律等,均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3、腹部受凉是儿童胃炎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在换季时,如果照顾不周,往往引起胃肠型感冒,常见表现就是腹痛腹泻,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病情迁延,就会导致慢性胃炎。4、精神神经因素,持续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炎在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中最常见,几乎每天早上发病,休息时症状轻,在临近考试时症状重。小儿胃镜让小儿胃病无处遁形小儿因“腹痛”而接受胃镜检查的比例也在上升。
据赵士君介绍,小儿慢性胃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胃镜,二是胃肠X线摄片。由于小儿慢性胃病的病变多局限在黏膜层,胃肠X线摄片较难发现病灶。而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炎症等情况,且能在病变部位取少许黏膜组织做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只需三五分钟即可完成检查,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慢性胃病的首选方法。“临床上,不少家长担心小孩子做胃镜不安全,会有疼痛和创伤性,也担心孩子会有心理阴影,因此不愿意给儿童做胃镜。其实小儿腹痛很有必要做胃镜检查。”赵士君说,“胃镜检查在儿科临床应用甚至已经普及。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消化内镜在儿科领域诊治是安全的,能及时明确病因、部位和性质,为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小儿胃镜的检查过程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小儿胃镜的管径比成人胃镜细很多,小儿的不适反应要比成人轻,且患儿年龄越小,不适反应越轻。“现在的儿童做胃镜多数需要在镇静下进行,即无痛胃镜,孩子在检查过程中是‘不知道事’的,没有记忆留下的,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胃镜检查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赵士君表示。普通胃镜一般3~5分钟即可结束检查。小儿胃病重在预防 大人不可口对口喂哺小孩
“儿童胃病重在预防。”赵士君指出,预防小儿胃病主要包括:早期去除各种诱发或加重胃炎的原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减少压力,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锻炼。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注意营养搭配。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积极治疗口腔、鼻咽部慢性感染灶,少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为了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家庭中最好实行分食制,大人不可口对口喂哺小孩,要坚持口腔清洁卫生,勤刷牙,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加强防病意识,早期诊治,一旦发现孩子腹痛、饱食、消瘦、无故贫血等情况,家长们要重视,医院专科医生诊治,及早明确诊断,做到早治疗,防止遗留病根,影响小朋友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儿医发布
TA成长路上,我们与你一起,
关爱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