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不想尿毒症,必须降蛋白医生支

糖尿病肾病是典型的继发性肾病的一种,长期血糖高是造成肾功能受损的“罪魁祸首”。相比原发性肾病来说,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原因更为准确,治疗目标也更明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肾功能往往进展较快,从而最终预后却更为“凶险”。

而导致糖尿病肾病如此“凶险”的原因有两点非常关键:一血糖、血压指标的稳定情况;二蛋白尿水平的高低。这两项因素很大程度决定着肾功能的最终走向。

我们常说糖尿病肾病是尿毒症的第一“候选人”,这也让不少糖友和糖肾患者感到担忧,自己会不会被尿毒症盯上?又该如何减轻肾功能损伤?

糖尿病肾病进展分为5期:

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不会出现实质性的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反而提高了,肾脏代谢压力增大,因此出现肥大的情况。及时控制血糖的稳定,就能改善肾小球的状况,肾功能也能恢复稳定。

轻微白蛋白尿期

肾小球依然出现高滤过,肾脏病理出现改变,系膜区基质增多,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运动过激烈就会出现轻微白蛋白的漏出,形成白蛋白尿。

持续出现白蛋白尿

肾小球球滤过由高恢复到正常,但开始出现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且血压开始升高,尿液中白蛋白漏出增多,且持续出现。

糖尿病肾病中期

病情发展到第四阶段,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肾功能受损超过50%,且出现明显的肾病综合症的特点,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高度水肿,不同患者最终表现结果略有差异。

肾衰竭阶段

肾小球下降到10ml/min以下,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延缓肾功能的进展,关键在于两点:

一、控制血压、血糖的持续稳定

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在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前,就存在血压高的情况,且血糖控制状况不良,这也是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的主要的两大因素。

肾病治疗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这两点做出治疗措施。降糖治疗方面依然要遵循“五驾马车”的治疗规则。药物方面主要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其中SGLT-2抑制剂经研究对降低蛋白尿也明显的作用,同时还能延缓肾功能,因此主要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饮食方面要坚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原则,以清淡为主,严格控制好热量的摄入;加强运动锻炼,对改善心肺能力,消耗热量,保持体重水平正常有利;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的情况,做到及时应对,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可以自学一些降糖、降压的知识,比如相关的用药知识、饮食食谱等等,对平时治疗也有很大帮助。

二、蛋白尿水平持续稳定在1g以下

蛋白尿是影响肾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也直接决定着病情的预后。对于肾病综合征类的患者降蛋白治疗,主要采取的是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的疗法,能起到消除肾脏免疫炎症的作用,从而改善肾小球的滤过情况,起到降蛋白的作用。

但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肾功能的损害主要是血糖高造成肾脏动脉血流不畅,引起肾脏缺血缺氧发生,继而肾小球受损、肾脏细胞发生纤维化、硬化。因此要降低蛋白尿,还是要从见降压、降糖入手,改善血液流通为主。

在降蛋白药物选择上,首选沙坦类或普利类的降压药,同时还具有降糖、降蛋白、延缓肾功能的三重作用,且还有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功效,可以说是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全能”的药物。

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肾友要注意监测蛋白尿的情况,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g多肾功能的影响是最小的,但如果已发展到肾衰竭甚至尿毒症期的患者,还要注意监测血肌酐和血钾的情况,这两类药物具有升高肌酐和血钾的副作用。但一般对于肾功能受损超过50%,肌酐高于的患者不建议服用此类药物也是这样的原因。

此外,本身已怀孕有双肾动脉狭窄,血钾高于5.5mmol/L的患者,禁止使用这两类药物。糖尿病肾病患者们在用药前一定要做好各项检查,以便药效得到最大发挥,保证肾功能的稳定。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有肾病检查和治疗的问题如降蛋白、肌酐等,不妨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有问必答!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yy/8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