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手段 http://www.hldxc.com/
下髎穴位置图
下髎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腰痛、腹痛、便秘、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Acupoint
位置
标准定位:下髎穴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下髎穴位于骶部,在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取穴方法
下髎穴位于骶部,在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俯卧位,以示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的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有小黄豆大的圆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与环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是:示指尖为上髎、中指尖为次髎、环指尖为中髎、小指尖为下髎。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二便不利、腰骶痛、腰膝酸软。别名
穴位解刨
下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四骶后孔。有臀下动、静脉分支。为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三骶神经后孔与相应的骶前孔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竖脊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外侧动脉分支和第4骶神经后支的肌支分布。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静脉分支。足太阳膀胱经
Acupoint
穴位解析
经穴名(XialiaoBL34)。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属足太阳膀胱经。下为上之对,髎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穴所在,本穴位居最下,故名下髎。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下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下髎穴有理下焦,强腰膝的作用。本穴邻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病。现代常用于治疗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性功能障碍等。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下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疾患:如腹痛,肠鸣,泄痢,尿血,尿闭,淋证,月经不调,痛经,阴中痒痛,带下,腰骶痛,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赤白带下,疝痛,阴痒,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小腹痛,现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疗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穴位配伍
下髎配风市、昆仑,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下髎穴配气海穴治疗腹痛;下髎配足三里、天枢主治泄泻。下髎配筑宾、太溪,有补肾调经,和血止血的作用,主治痛经崩漏。下髎配长强、承山,治便血。下髎配肾俞、中极、次髂、三阴交,治痛经。下髎配大肠俞、脾俞、足三里,治慢性肠胃炎。穴位疗法
下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在八髎附近找到痛点按揉,或每天擦热八髎穴,可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用大拇指按揉下髎约次,或按揉3?5分钟,治疗便秘、泄泻。直刺1~1.5寸,骶部有酸胀感,可向下扩散到外生殖器部。注意:下髎穴针刺不能过深,以防穿过骶后孔,刺伤膀胱及肠管。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少腹痛,下髎主之。肠鸣癖泄,下髎主之。女子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少腹控胗、不可俯仰,下髎主之。《备急千金要方》:大小便不解灸八髎,上次主妇女带下,腰腿疼痛,中下主大小便疾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痛不得转侧。《类经图翼》:女子淋浊不禁。提示
注意:下髎穴针刺不能过深,以防穿过骶后孔,刺伤膀胱及肠管。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穴,一侧4穴,两侧共8穴,合称“八髎穴”。均有理下焦、健腰腿之功,是治疗妇科、二阴疾患及腰痛的常用穴。《针灸大成》谓:“八髎总治腰痛,兼治疝气、淋浊、带下、月经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上髎平于关元俞,次髎平于小肠俞,中髎平于膀胱俞,下髎平于中膂俞,故各髎所治之症,均与其所平之俞功能略同。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
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的平台,大展宏图!同时期待质优价廉的产品厂商加入合作!请阅读理解平台运营模式文章“创业平台如何赚钱”,感谢您的支持与宝贵建议。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