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养护问题的解决办法~~将会转遍朋友圈的实用帖~~解锁麻麻新技能???
小儿养育常见问题一
一.小儿肠胃道寄生虫问题:
一般眼白容易有蓝点、脾胃稍微虚寒的小朋友,吃到生菜有虫卵时,容易让寄生虫寄生在肠道,需要吃药调理脾胃,让脾胃热起来、肠道蠕动加快,寄生虫就容易被排出。
有寄生虫的话,容易睡眠时肛门搔痒,大号中有虫体。医院用显微镜看一下粪便。
但脾胃虚弱的小朋友,不建议用西药打虫,往往打虫之后脾胃更差。这种情形可以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真的有发现寄生虫时,可以用中药打虫。
二、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
1.健康的食物,饮食均衡、清淡,避免甜食、冷饮、化学调味料、过多的肉类海鲜等,以免造成痰湿的体质、每次感冒都痰多咳嗽。2.适量的户外运动。3.感冒时,不要因为急着退烧而伤害的脾胃与肾气;应该依照感冒的症状、体质,给予发汗、袪风、温阳、清热、去痰、行气、补气、去湿等等不同的治疗方式,让小儿身体阴阳自和,给小儿的身体一点时间自行处理,下次一样的感冒病毒来,才能够有抵抗力。4.容易有咽颊炎、腮腺炎、鹅口疮等病症,是湿热体质的小朋友才容易有的病情,建议平时少吃肉类与炸的食物;夏天多吃红豆薏苡仁汤与绿豆薏苡仁汤。5.脾胃虚的小朋友,共通点是胃口差、吸收差、肌肉比较不结实、耐力比较差;但是又分为脾胃虚寒与脾胃虚热;脾胃虚寒的小朋友,胃口差、不口渴、大号不成形、大号比较不臭、比较怕冷;脾胃虚热的小朋友,会饿但吃不多、会口渴、大号容易干结、大号比较臭。
三、只吃肉不吃菜的小朋友怎么办:
还是要先从饮食习惯改变着手,如果饮食习惯不健康,光靠吃药调理,也不可能吃药一辈子。现在不吃健康的食物,未来就必须常常吃药。现今各类癌症患病年龄一直下降,就与小朋友的饮食习惯有关。
以下是摘录自台湾的新闻报导:{日前有位年仅14岁的青少年,他几乎每天吃校门口的烤香肠,等到有症状就医时已经是大肠癌第四期,治疗4个月后仍告不治。无独有偶,医院也收治一名10岁男童,因解不出大便就医,检查竟发现有颗如乒乓球大的恶性肿瘤塞住大肠,诊断出罹患第三期肠癌,这也是目前国内年龄最小的肠癌患者。}
四、小儿夜寐不安、转转反侧、舌苔厚腻:
饮食中若有太多的甜食、味精、化学调味料、化学色素等,肉类吃太多,或是小朋友本身有湿热、有痰阻,都会导致睡眠时阳不能入阴,夜间翻身转侧频繁,严重时一入睡就头部发汗;长期如此会影响肾气,进而影响骨骼与脑部的发育。所以先调整饮食,如果还有这种情形,再考虑针对体质用中药调理。
五、小儿脾胃虚寒的表现:
脸色黯黄、山根色青、眼白稍有蓝色,有可能是脾胃虚寒部分现象,但最好还是要当面看舌象、脉象而定。
六、小儿大便一粒一粒,干结的问题:
这是羊屎便,中医称为脾约症;属于肺气不能下行、同时大肠稍微燥热的现象,应该少吃肉类、炸的食物,同时可以吃一些养脾胃生津液的食物,例如莲子、白木耳、丝瓜、小黄瓜、百合、莲藕等。
七、小儿眼白蓝点多:
眼白有蓝点,是脾虚而肺气不张的现象,是容易有虫的体质,但不必然现在有虫。食疗可以吃些健脾的淮山、莲子、红枣、适量的老姜来温补脾胃,吃些红罗卜帮助肠胃蠕动,喝些无糖的杏仁粉(指明南杏仁,又名甜杏仁)帮助开肺气。
小儿养育常见问题二
一、两个月大宝宝,哺育母乳中,大便有臭蛋味和蛋花状:
这是宝宝无法完全消化母奶中蛋白质与脂肪的现象,如果还在吃母奶,有几个可能:1.母亲的饮食太过油腻、蛋白质太高。2.宝宝的脾胃天生比较虚弱。3.宝宝可能这几天稍微受寒,或腹部有着凉。如果是1,那么母亲可以调整饮食;
如果是2.3,平时注意宝宝的腹部要保暖,常用手搓揉小腹与肚脐周围,一般以逆时针,由宝宝腹部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方向轻揉,以皮肤稍微发热即可。
也可以稍微加入辅食,以糙米粉为宜,或中药的四神粉。必要时找您信任的中医师开汤药,以少量的汤药灌食。如果大号很频繁,常哭泣,就要考虑可能肠炎。
二、一个半月大的宝宝,大便有黄色长细条状:
如果是黄色长细条,如鼻涕状,可能是轻微腹泻;如果是黄色长细条的软便,可能是肠道稍微狭窄,有可能随着发育之后自然好转。
三、一个半月大的宝宝,宝宝大便颜色正常,偶尔拉泡沫,胃口跟睡眠都正常:
偶而拉泡沫,应该不是生病,只是脾胃稍微有湿的现象;可以试看看,妈妈少吃会生湿的食物,例如甜食、冰饮料等,吃些健脾利湿食物,例如玉米、红豆汤等,应该会有帮助。
四、两岁半的宝宝口腔溃疡:
试看看吃点能清湿热的红豆薏仁绿豆汤,三样各等分煮了以后,加少许冰糖调味。若红豆薏仁绿豆无法吞下,可以打成汁,或是只喝汤水。同时尽量饮食清淡,不要吃烧烤、辣的、炸的,最近也少吃肉类,尽量以豆腐类取代,就不会有热毒的产生。若病情持续加重,请找中医师治疗为宜
五、小朋友感冒后有痰咳嗽流鼻涕:
1.只要还有痰湿造成的流鼻涕、咳痰,就要忌口,动物性脂肪、动物性蛋白要少吃,也就是肉类、海鲜、奶类要少吃,还有甜食也要少吃,酸甜味的水果饮料也要减少。蛋白质可以用杏仁粉、豆浆、五谷浆、黑豆浆、红豆浆等补充。2.去痰的部分,食疗不容易做到;去湿的部分,可以多晒太阳、喝玉米汁、喝红豆水;湿热体质可以喝红豆薏仁水;寒湿体质可以可以喝点姜汤、或红豆煮姜汤。若不能分辨,就以忌口、晒太阳、喝玉米汁、喝红豆水等中性的去湿方式即可3.中医认为这种小朋友的体质为脾虚有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必须脾肺同时调理,饮食调整、服用汤药都可以改变这种体质。
六、小儿感冒后咳嗽能否喝陈皮水或金枣茶:
陈皮水或金桔茶、金枣茶等等,可以行气、开肺气,对于咳嗽声音有力的宝宝可以试看看;对于咳嗽声音虚弱无力、胃口不好的宝宝就不适合了。另外,无糖杏仁粉,只要确认是南杏仁,可以每天少量喝无妨,八个月的宝宝,大约每次5g南杏仁粉,混合到辅食中,一天三次。
七、小儿肚脐眼凸起,肚脐疝气:
这种肚脐疝气的原因是脐带脱落后,肚脐周围这一圈组织(Umbilicalring)没有完全闭合,所以当宝宝在哭闹或腹部胀气的时候就会发生,突出物里面是肠系膜或小肠的一部份,一般不必担心,随着宝宝的发育,在六个月到一岁之间会自然愈合而缩回去;但也听说过有四、五岁小孩还有这种肚脐疝气的,一般发生在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小儿身上。
有部分宝宝是因为脾虚、气滞胀气,或寒湿入里产生的肚脐疝气,往往伴随腹痛或容易下利,所以要观察宝宝的胃口、大便、或活动力是否正常,或是轻按肚脐周围、观察宝宝的面部表情,可以得知是否有腹痛。如果已经确定吃东西就腹痛,就要找中医师以健脾行气的方法,至少先让小孩腹痛的症状痊愈,以确保日后肚脐疝气能随着发育早点消失。若有发生小孩哭闹不停、呕吐、疝气鼓起处发生红肿、发热,甚至变黑等发炎现象,则可能是「嵌顿型疝气」,也就是突出的小肠被夹住导致血行不利而有瘀血肿胀的现象,此时需立即就医处理。中医可以内服健脾活血行气的药方,外用消炎活血行气的药粉外敷。
八、小儿容易胀气:
1.可以考虑轻柔的腹部按摩,依序由宝宝的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方式,按摩小腹。2.寒证体质的宝宝,可以用少许生姜汁擦小腹,帮助肠胃蠕动。热证体质的宝宝,可以用少许大黄泡水擦小腹,帮助肠胃蠕动。但是要注意的是两岁以下的宝宝,使用外用药膏、药油,不能使用含有薄荷(menthol)、樟脑(camphor)、甲基水扬酸??(methlsalicylate)这几种化学成分的药膏或药油。这些成分在台湾已经禁用在两岁以下的宝宝。3.需考虑是否奶瓶的奶嘴孔太大,导致吸奶瓶时吸入太多空气;或是用奶瓶喂奶时的姿势不当,一般建议以45度为宜。而且刚吃饱不宜马上平卧。4.需考虑是否母乳之外的液体奶,不适合宝宝的体质。5.若症状持续,建议找您信任的中医师看诊为宜。
九、小儿头汗多、睡眠中头汗多而夜寐不安:
这种情况,有很多种可能,必须临床看诊才能确定。一般常见为宝宝中焦有湿、或体质湿热、或有血分热、或脾虚、或阴虚假热等等,以上几种都可能使宝宝虚阳上浮而头汗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