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中文名中都穴隶属经络足厥阴肝经别名中郄、太阴、大阴出处《针灸甲乙经》1基本内容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7寸,于胫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隐神经是股神经中最长的皮神经,由股部穿股腘管,在膝关节的内侧,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穿小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至小腿内侧,沿胫骨内侧缘下降,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布于小腿内侧和足背内侧的皮肤。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大部分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肝经上传膝关穴。
降浊升清。
舒肝理气,调经止血。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膝部。艾炷灸3-5壮,灸条灸5-10分钟。
2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先在内踝尖上7寸的胫骨内侧面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上中1/3交点处取穴。
3穴位释义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中都。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中都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
4功能主治生殖系统疾病:崩漏,疝气,产后恶露不尽,盆腔炎阴暴痛。
消化系统疾病:腹胀腹痛,痢疾泄泻,肠炎。
其他疾病;急性肝炎,膝关节炎症,下肢麻痹疼痛,足软无力,喉炎。
5穴位配伍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
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
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
配太冲穴治疝气;
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6临床运用常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崩漏,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炎,喉头炎等。为针麻常用穴之一。
7名解中郄,太阴,大阴。
1)中都。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中都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
2)中郄。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只有极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湿,只有极少部分的水气吸热后循肝经上行,气血的外传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名中郄。
3)太阴。太,极也。阴,寒也。太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寒冷水气。理同中郄名解。大阴名意与太阴同。
4)肝经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作者简介
刘文玲
全科医生刘文玲大夫是著名的针灸专家,陕西西安人,“文玲灸法”创始人,实用新型《温灸治疗器》专利发明人。
并与年5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国家职业资格师资培训考核,获得[保健艾灸师]职业培训师资资格.
刘文玲自幼酷爱针灸,师从著名针灸名师李国栋老师,潜心钻研针刺艾灸疗法,坚持从事针灸临床实践30多年,致力于艾草制剂,艾灸疗法和节气养生法的研究推广。
年在卫生部举办的《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研修结业;
年获得中国推拿针灸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华好手法”大赛第四名;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其中《中医赤阳内功疗法》、《浅谈面瘫的治疗和饮食疗法》等作品被《世界传统医学名医宝典》、《中国保健营养》等权威载体收录;
刘文玲大夫是针灸行业少有的集临床、制剂、养生、学术、研发于一身的权威专家。
相关问题可咨询
本文章由刘文玲大夫整理
⊙注:本文内容仅为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宋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