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李哲
多年高中授课经验,对历年高考真题有深刻分析和独特的见解,并熟知高考动向。课堂上风趣幽默,同时善于把握学生的薄弱点,使得学生能快速提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考生树立信心,注重训练考生标准化答题,面对不同程度的考生有针对性的教学,、连续两年押中高考原题。所教学生在-年的高考中大放异彩,平均提分达20分。独创“运用语文思维解决地理问题”这一学习方法,帮助基础较差考生在高考地理中也能取得优异成绩,广受全市考生好评,彻底解决了文科考生地理薄弱这一历史难题,让考生们面对地理不再头疼!
在年6月4日的密押课中
再次押中高考主观题!!
终极密押讲义第3题与全国2卷第36题完全吻合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查看
届新高三地理复习导学规划
一、选择题
(·昆明模拟)如图为滇东北某镇的坝区农业生产模式现状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B.消除环境污染
C.实现清洁化生产D.提高土壤肥力
2.制约该镇坝区粮食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
B.旱雨季分明,地表缺水
C.地势高差大,土壤贫瘠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3.该镇坝区出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的雏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劳动力
C.市场需求D.技术资金
解析:1.D 2.B 3.C 第1题,该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玉米、烟草等作物的秸秆转化为有机堆肥,且将有机堆肥用于水稻、玉米、烟草等的生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故D项正确。该农业生产模式并没有专门为农村提供生活能源,不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故A项错误;图中猪牛羊圈养、有机堆肥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故B项错误;该生产模式将粪肥转化为有机堆肥的过程并不属于清洁化生产,故C项错误。第2题,滇东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且滇东北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短缺,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故B项正确。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有利于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故A项错误;地势高差大有利于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故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获知该镇坝区的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情况,故D项错误。第3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有利于扩大烟草生产规模,提升效率,提高烟草的质量,从而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自然条件对“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劳动力主要影响烟草生产,对烟草产业化模式影响小,故B项错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烟草产业化模式对技术要求不高,故D项错误。
年,某企业在贵州为某品牌手机投资建设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作业,但近年来我国该类企业代工利润下降,预示着手机代工厂的“寒冬”已至。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该企业在贵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基础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条件D.交通条件
5.该类企业应对“寒冬”的主要措施是( )
A.启动“机器换人”战略,提高生产效率
B.扩大建厂区域,向欧洲发达地区转移
C.争取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投入
D.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市场规模
解析:4.B 5.A 第4题,手机代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贵州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贵州经济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低,故B项正确。贵州工业基础并不好,故A项错误;手机代工厂不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技术条件不是此类工厂选址的主导因素,故C项错误;交通条件是影响手机代工厂选址的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故D项错误。第5题,手机代工厂类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启动“机器换人”战略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故A项正确。
(届高三·浙江慈溪联考)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图。读图完成6~7题。
6.~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B.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C.国际人口迁移增多D.人口老龄化加剧
7.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限制人口迁出 ②实施“二孩”政策 ③发展智能化产业 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6.D 7.B 第6题,在总人口上升的基础上,劳动年龄人口却呈现减少趋势,说明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从我国人口现状看,青少年比重短时间内不会明显增大;结合实际,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并没有明显下降;国际人口迁移(含出国留学)数量相对较小,其影响不会十分明显。故选D。第7题,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即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的措施,一是增加人口,二是通过科技寻找劳动力的替代品,结合选项分别对应调整人口的生育政策和发展智能化产业,故选B。
(·福建模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功能用地发展不平衡。如图示意年和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
A.1~2环B.2~3环
C.3~4环D.4环外
9.长春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
A.教育科研用地B.商业服务业用地
C.行政办公用地D.医疗卫生用地
解析:8.D 9.B 第8题,高等教育用地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选址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由图可知,年2~3环和4环外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均较大;而到了年,2~3环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减小、4环外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4环外。第9题,对比年和年1~4环及4环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以看出,长春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商业服务业用地比重增加最多,说明商业服务业用地发展速度最快。
年9月26日,沈阳南北快速路北段高架桥通车。如图为高架桥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沈阳市修建高架桥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善交通状况,调整能源结构
B.提高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
C.降低城区地价,增加绿化面积
D.提高用地效率,加大通行能力
11.建桥的同时,市民也发出对高架桥的批评之声,其原因可能有( )
①桥面上行人与公交通行不便 ②沿线居民饱受噪声干扰 ③高架桥安全性差 ④高架桥占地广、成本高
⑤影响沿线建筑采光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
解析:10.D 11.A 第10题,城市高架桥架设在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占地较少,有利于提高用地效率;高架桥限制行人通行,且交叉路口少,能够使车辆保持较高的速度,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城市修建高架桥主要是为了改善交通状况,与调整能源结构和美化城市环境关系不大。城市高架桥的修建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交通通达度提高可能会使城区地价上涨。第11题,城市高架桥限制行人通行,给行人和公交通行造成不便。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污染,沿线居民易受噪声干扰。城市高架桥架设在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可能会影响到沿线建筑的采光。
二、非选择题
12.(·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剑麻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其价值在于叶子中的剑麻纤维,是船缆绳、麻袋、地毡等的原料。近年来,剑麻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高层电梯所用钢丝绳的内芯、不锈钢抛光布原材料等。
19世纪末,德国殖民者把剑麻从巴西带到坦桑尼亚,因气候条件无与伦比,坦桑尼亚很快便享有了“剑麻王国”的美誉。坦桑尼亚南部地区因为德国人修的铁路,成为剑麻主产区。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垦集团(下称“中农垦”)开始在非洲投资农场。年,由于看好剑麻的市场前景,又有种植剑麻的技术支撑(中农垦的关联企业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都有剑麻种植的经验),加上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中农垦开始在海外寻找合适的农场以种植剑麻,而“剑麻王国”坦桑尼亚是首选之地。
材料二 如图示意坦桑尼亚纺织作物分布。
(1)分析坦桑尼亚适合种植剑麻的气候条件。
(2)说明坦桑尼亚享有“剑麻王国”美誉的原因。
(3)评价中农垦在坦桑尼亚种植剑麻的社会经济条件。
(4)有人建议坦桑尼亚应加强自身经济建设,降低国外企业投资的比重,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坦桑尼亚全年高温、光照充足,雨季降水丰富,非常适合剑麻生长。第(2)题,可从气候、交通、知名度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若赞同,应从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利于发展民族经济,摆脱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依赖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应从不利于提高本国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利于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全年高温,热量条件优越;光照充足,雨季降水丰富。
(2)德国殖民者把剑麻从巴西带到坦桑尼亚;气候条件适宜剑麻种植;德国人修建了铁路,利于剑麻的出口;扩大了剑麻种植的规模,提高了当地剑麻种植的知名度。(答出3点即可)
(3)有利条件:坦桑尼亚剑麻种植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雄厚资金支持;种植区有公路、铁路与港口连接,便于出口。(答出3点即可)
不利条件:经济基础差,当地消费市场小;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4)赞同。理由: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利于发展民族经济;有利于摆脱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依赖。
或不赞同。理由:国外企业投资有利于提高本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千古名句道出了山西杏花村美酒的飘香。杏花村酒隶属汾酒集团,该集团依靠优质的“古井亭”水及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生产的杏花村酒、汾酒、竹叶青酒等广销各地,备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的扩大,山西诸多白酒企业沿图中所示经济带集聚。集聚带来的盲目发展使山西酿酒产业需要破解产业转型的困局。如图为杏花—汾阳—孝义经济带所处位置图。
(1)分析杏花村酒、汾酒、竹叶青酒等广销各地的原因。
(2)评价诸多酿酒企业在如图所示经济带集聚的意义。
(3)请你为山西白酒产业转型发展提出策略。
解析:第(1)题,主要从原料、酿造历史、交通、经济带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便于人员和信息的交流、加大竞争优势等方面。第(3)题,可从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源、原料优质,所产白酒质量好;历史悠久,酿酒经验丰富;交通便利;处于杏花—汾阳—孝义经济带上。
(2)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加大竞争优势。
(3)适度开发与保护水资源;优化产业内部分工,实施酒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挖掘文化资源,做强酿酒工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