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游泳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特别在进行长时间、长距离游泳时发病率较高。游泳中腹痛与游泳时的负荷、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在小运动量和慢速游泳时,腹痛不明显,随着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增加,腹痛也逐渐增加。
一、产生的原因
游泳中出现的腹痛涉及的因素有多种,有些因素是错综杂地交织在一起的,但为了分析,我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游泳前,对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在开始时游进的速度过快或强度增加太快,导致内脏器官的功能在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上时就承担了过分的负荷,特别是在心血管系统还未充分动员或心肌力量较差时,心脏博动就会不充分和无力,影响了心脏内血液的排空和静脉血的回流心脏,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脾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血液郁积在肝脾内。由于游泳时的速度和强度增加太快,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致使呼吸肌缺氧,这样,不但易发生肌肉痉挛,而且也加剧了疼痛的出现。
(二)游泳时未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的协调
在游泳中未注意呼吸,以致呼吸肌活动紊乱,呼吸急促而表浅,呼吸肌收缩不协调,过于频繁,过分紧张与劳累,而使呼吸肌发生痉挛或细微损伤。如果腹痛与呼吸活动有关,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
(三)饭后过早进行游泳
游泳前吃得过饱、喝得过多(特别是冷饮过多)、空腹运动(胃酸或冷空气对胃的刺激)等,都可能引起胃部胀痛或痉挛,其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游泳前吃了易产生气体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薯类、韭菜、牛肉等),可引起肠蠕动增加或痉挛,其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围。宿便刺激也可以引起肠痉挛,其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部。
(四)缺乏锻炼或训练水平低下
如果缺乏锻炼或训练水平低下,进行剧烈游泳运动时,如呼吸急促的表浅或隔肌活动紊乱,造成胸内压力上升,也会使下腔静脉和肝脾静脉回流障碍。剧烈运动使胃肠道缺血、缺氧或淤血,或因受各种刺激因素而导致胃肠道痉挛或蠕动功
能紊乱,可使胃壁、肠壁和肠系膜上神经受到牵扯,胃肠道的肌肉发生挛缩,因而产生疼痛。
(五)腹腔内、外疾患而引起
腹腔内疾患以肝炎、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消化道溃疡病、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以蛔虫最多)、腹部着凉等最多见。腹腔外疾患腹肌痉挛、腹直肌慢性损伤等较多见。
二、处理与预防
(一)处理
一旦在游泳时出现腹痛,即应减慢运动速度和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调整呼吸和运动的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疼痛即可减轻以至消失。如果经上述处理无效,就应立即上岸,口服解痉挛的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等)。如果是因为腹直肌痉挛引起的腹痛,可作局部按摩,如果仍然无效,应请医生进行处理和诊断。
(二)预防
要防止游泳时腹痛,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游泳时注意呼吸节奏,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加强全面身体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在夏季温度较高进行游泳时,可适当的补充盐份。游泳前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空腹进行游泳,饭后1一2小时进行游泳最佳。游泳时经常出现腹痛者,可以服用熟田七人参粉,对预防游泳时腹痛有较好的疗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