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侨办“中医关怀”团的国家级医疗专家,来到布达佩斯为华人华侨义诊、排忧解难,在匈华人社会引起强烈轰动。由于时间原因,许多华人没有排到诊号,无法得到专家的指点,因此我们将专家的宝贵经验整理成系列文章,供大家分享,以待广大患者之需。愿这些经验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吉祥。深居异国他乡,保证平安健康,以免家人惦念。
——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全体医务人员
常暖教授简介
常暖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妇科教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围绕妇产科常见病、疑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和机理探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促排卵、调整内分泌,解决不孕与流产、闭经、月经不调等相关问题,治疗妇产科病效果显著。先后随团出访古巴、英国、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基础。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子宫腺肌病是一类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指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也是内异症的一种,是指病变累及卵巢者。中医文献中没有完全相应的病名,有关内容散见于痛经、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
本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25~45岁妇女发病率为10%~15%,近年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病理变化随月经周期性增殖、分泌、脱落、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患者常常表现为痛经(疼痛)、不孕、局部结节性包块。本病也被称为“良性癌”,这是指病理呈良性形态学表现,但是细胞增生、侵蚀性和复发性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是“让你痛苦,折磨你,又不让你死的精灵”。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盆腔内(绝大多数):其中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为最常见的被侵犯部位;盆腹腔:子宫浆膜,输卵管,乙状结肠,腹膜脏层,阴道直肠间隔也常见;其他部位:异位内膜也可出现在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眼视网膜,鼻腔等其他部位。
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内异症治疗一直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这是因为1、病因不明,缺乏针对性治疗的有效药物。2、异位的内膜和在位内膜同样接受卵巢激素的调节,给药物治疗的选择性带来很大困难。3、药物及手术疗法,都存在容易复发、远期疗效不满意或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等问题。寻找选择性、或从根本上抑制异位内膜的有效药物,是妇科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内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经血逆流种植学说(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是最经典、被广为接受的一种学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发生周期性增殖、分泌、脱落、出血,并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内容物为经血的大小不等紫褐色斑点、囊性肿物或实质性包块。病灶中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
1、疼痛:继发性痛经渐进性加重,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与部位有关。1/3~2/3患者有经期以外的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等。
2、不孕: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内异症对生育过程具有“全方位”干扰——排卵障碍、卵泡液微环境及盆腔内环境改变、子宫及输卵管收缩与蠕动影响、盆腔粘连、免疫及内分泌因素等。
3、月经失调,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出血。
4、其他:随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查可见如下体征:
1、病变在盆腔:盆腔结节及包块,宫颈后上方、子宫后壁、宫骶韧带或子宫直肠窝处扪及一个或数个豆粒或米粒大小的触痛性结节。经前尤为明显,经后可有改善。
2、病变在宫颈及阴道:可见宫颈表面有稍突出的紫蓝色小点、结节或出血点,质硬光滑而有触痛。
3、病变在腹壁切口及脐部:局部触痛性结节,质硬韧、不活动、边界不清,其大小可随月经周期改变,经期可有少量出血。
4、肺及胸膜:可出现经期咯血及气胸。
初步诊断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大致确诊依据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以B超检查为主,深部病灶需要CT及MRI检查。2、血清卵巢癌相关抗原-CA值测定:阳性率随内异症分期增加而增加。对早期内异症诊断价值不大。也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及复发和恶变。3、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金标准”。
内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基本病机是瘀血内停,阻滞胞宫冲任,离经之血致经乱,气血失调致不孕,脉络不通致痛经,瘀血日久成癥瘕。核心病理环节是瘀血内停,渐成症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病理环节为瘀血内停,渐成癥瘕,可兼有气滞、寒凝、肾虚、气虚、热郁等。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施他法。1、辨证论治:证治求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要以散寒、理气、渗湿、化痰、清热、补肾、疏肝为主。2、辨主症:标本同治,通经止痛、化瘀止血、调经助孕等。3、辨周期:周期论治:经间期及经前期---集中活化攻破;月经期——调经止痛;经后期——适当调补。
常见证型及方药:
1.气滞血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或刺痛,疼痛拒按,经行不畅,块下痛减胸闷乳胀,肛门坠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或多或少,血色紫黯有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治法: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香附、乌药、甘草等。前阴坠胀,加柴胡、橘叶、炒川楝理气行滞;肛门坠胀而便结,加大黄、木香、槟榔化瘀通腑;盆腔结节,酌加血竭、三棱、?虫、穿山甲化瘀消癥;经血量多,加茜草根、炒蒲黄、三七粉、益母草化瘀止血。
2、寒凝血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或绞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延后,量少色黯,舌淡胖而黯,苔白,脉沉弦或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经血淋漓难净者,加艾叶、炮姜、益母草温经止血;素体阳虚者,加仙灵脾、制附子、巴戟天温肾助阳。
3、热结血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月经提前,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有块或夹较多黏液,烦躁易怒。舌质红有瘀点,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药:1、小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加丹皮、红藤、败酱草等或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生地、当归等,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者,加茜草、益母草、大小蓟凉血化瘀止血;疼痛重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延胡索化瘀止痛;盆腔有结节者,酌加血竭、三棱、鳖甲、半枝莲消癥散结。
4、气虚血瘀:主证经前或经后小腹坠痛或隐痛,喜揉喜按,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夹块,舌质淡边有瘀点,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细涩。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举元煎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合失笑散加三七)可用黄芪、人参、升麻、白术、炙甘草、桃仁、红花、当归、熟地、芍药、川芎。
5、肾虚血瘀:主证经前或经后腰腹疼痛,阴部空坠,伴腰骶酸痛,月经先后不定,经色黯淡有块,量或多或少,阴冷不孕。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而涩。治法:补益肾气,活血化瘀。方药: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山药、茱萸、茯苓、枸杞、菟丝子、杜仲、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或仙蓉合剂(经验方):仙灵脾、肉苁蓉、制首乌、菟丝子、党参、黄芪、莪术、丹参、赤芍、延胡索、川楝子、牛膝。
中医辅助疗法
1、中成药:桂枝茯苓丸(FLAVOLADYKAPSZULA)、消痈丸、大黄蛰虫丸、丹莪妇康煎膏(国内第一个国药准字专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纯中药制剂)、散结镇痛胶囊。
2、中药灌肠:中药煎汤保留灌肠,每晚1次,经期停用。
3、局部上药:包块位于直肠子宫陷凹,可用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研末,于经净后置于阴道后穹隆处。
4、中药保留灌肠代表处方:三棱、莪术、蜂房、赤芍、皂角刺、红藤、败酱草、延胡索、白花蛇舌草、紫草根、黄柏。局部上药代表方:钟乳石、乳香、没药等分,局部上药成方:丁桂散、七厘散等。
复方桂枝茯苓胶囊-(妇科康宝胶囊)
FLAVOLADYKAPSZULA
在古方的基础上添加大豆异黄酮,用于补充更年期的激素下降引起的更年期症状。桂枝茯苓胶囊是中医临床常用传统名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5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化淤,缓消肿块的功能。本方剂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公元前年)。本方是活血化淤、消(包块)的名方。不仅为治疗淤血肿块提供了有效的方药,而且在理论上给人们治疗淤血块以启迪。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桂枝茯苓胶囊具有主要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小板聚集,调节内分泌功能,抗炎,镇痛,镇静,抗肿瘤等作用。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健脾养心而利水湿;丹皮散血行瘀而退瘀热;芍药柔肝理脾而调气血;桃仁活血化瘀而破痞块。芍药、桂枝,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桃仁既破且散;五药共奏活血化瘀,消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
活血化瘀,缓消瘀块,用于妇女经血不调或血瘀经闭,淤血肿痛,妊娠后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血色紫暗,而有腹痛拒按,及更年期女性激素下降所引起的更年期症状。
用于妇人淤血阻络所致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见上述症候者;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属瘀血阻络证,症见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胸胁胀闷;也用于前列腺增生,属瘀阻膀胱证,症见小便不爽、尿细如线、或点滴而下、小腹胀痛者。
口服。饭后服用,经期停服。激素保养用量:每日2次,每次2粒;治疗用量:每日3次,每次3粒,疗程3个月,前列腺增生疗程8周,其余适应症疗程12周,或遵医嘱。并配合大量饮水。
孕妇忌服,经期停服或遵医嘱。
消痈丸
XIAOYONGWAN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不明结肿、肝脓肿、肺脓肿、腹腔脓肿、肛周脓肿、咽喉脓肿。疮毒生于手足或结毒在皮肤、或生于面上、或生于颊间者、如痤疮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睾丸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阑尾炎、消化性溃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蜂窝组织炎、慢性淋巴结炎。外服治疗糖尿病足、乳腺炎。欧洲中医药学会监制。
一日2-3次,一次8-10丸,早饭前,晚中饭后,温开水送服。
小柴胡颗粒
MáRIAT?VISFORTEFORTE----XIAOCHAIHUKELI
小柴胡颗粒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具有良好的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可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疏散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疏肝解郁,又善于升阳举陷。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真正达到小柴胡颗粒的药效。水飞蓟素是目前公认的强有效的保肝物质之一,还可预防高血脂、高胆固醇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硬化、血栓及脂肪肝等疾病,是抗疲劳、强肝利胆的上乘佳品。水飞蓟提取物中含有抗氧化黄酮物质,与肝细胞结合后可增强其解毒功能,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污染的空气、水源和食品之害,对肝炎也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水飞蓟可以在肝脏细胞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能明显减轻因摄入过量酒精对肝脏造成的损伤。对于一些急性肝中毒的病症,水飞蓟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它还可以降低某些处方药的肝毒副作用。
小柴胡颗粒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有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等作用。小柴胡颗粒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升降协调,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宣通内外、运转枢机的功效。既能抵抗感冒流感病毒,缓解醉酒症状,还能提升人体抵抗力。小柴胡颗粒抗感冒流感,退烧不易反弹。一般治疗感冒流感,都是采用对抗疗法,如清热解毒药、退烧药等。小柴胡颗粒可以提升人体抵抗力,是防治感冒流感不可多得的好药。感冒流感宜用中性感冒药,小柴胡颗粒就是能调和阴阳、和解表里的中性感冒药。解酒护肝胃:小柴胡颗粒能疏肝解肝毒,帮助肝脏分解酒精,同时对肝脏进行保护,防止肝硬化、血脂升高,还独具发汗功能,使身体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使部份酒精直接从汗腺排出,减少肝脏的分解压力,达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15包/盒
每日1次,每次1包,饭后温开水送服。
*本品由欧盟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在严格的质量监督下生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