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pf/mipso_7465523.html
上腹隐痛3年,前期检查未见异常
患者女,48岁,体型中等,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余,表现为餐后10分钟后开始明显,持续约1~2小时缓解,近1年来逐渐加重。患病以来,患者饮食尚可,体重无明显下降,大小便正常。
实验室检查示伤寒、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阴性,大便及血液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胃肠钡餐透视及肠镜未见明显异常。
2年前超声检查发现直径约5mm胆囊息肉,因当时患者症状明显,行胆囊切除,但术后症状无改善。本次就诊再次行超声检查,胆管、肝、胰、脾、肾及子宫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再次扫查,明确病因
常规可导致腹痛的原因均已排除,会不会和血管有关呢?
仔细扫查患者腹主动脉及其各分支,终于发现异常所在:腹腔干可见中重度狭窄(图1和图2),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图3和图4),腹腔干的分支脾动脉和肝动脉流速明显减低(图5和图6)。
图1彩色多普勒(CDFI)示腹腔干(CA)内花色杂乱血流,提示狭窄
图2脉冲多普勒(PW)示腹腔干内高速血流,PSVcm/s
图3PW示肠系膜上动脉(SMA)正常频谱
图4PW示肠系膜下动脉(IMA)正常频谱
图5PW示脾门区脾动脉(SPA)低速低阻频谱
图6PW示肝门区肝动脉(HA)低速低阻频谱
随后,患者行CTA检查(血管造影),证实存在腹腔干起始段弯曲并管腔狭窄(图7和图8)。
图7CTA示腹腔干起始段走行弯曲并狭窄,而肠系膜上动脉正常
图8CTA证实存在腹腔干起始段狭窄(箭头示)
至此,患者多年腹痛的病因终于得以明确,由于腹腔干存在明显狭窄,远端脾动脉,肝动脉流速减低,内脏缺血所致腹痛。
病例讨论:确定诊断,症状和超声血流是关键
腹腔干狭窄实际发生率较高,约7~24%,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以40~60岁常见。
腹腔干狭窄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胃肠道缺血,表现为上中腹绞痛或钝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多发生于餐后15~30min,持续1~3h,与餐后胃肠道需要更多的含氧动脉血而狭窄导致供应不足有关。通过事后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腹腔干狭窄的表现。
超声检查,腹腔动脉正常PSV范围约98~cm/s,若腹腔干动脉PSVcm/s、直径狭窄率>70%则可做出诊断。本病例中,其腹腔干PSV达cm/s,符合诊断标准。
腹腔干狭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1.动脉粥样硬化,多为全身性;2.中弓韧带压迫;3.血栓形成及先天发育异常。
本例腹腔干狭窄考虑系先天发育异常导致起始段走行弯曲,并因此而形成动脉硬化,最终导致管腔狭窄。
腹腔干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动脉内膜切除、动脉旁路等。本例中,临床医生建议行介入支架置入,但患者拒绝,未行治疗。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年腹痛,尽管经历多项检查,但仍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对此病认知不足,未能考虑到该病。
因此,对于长期慢性腹痛病例,我们应注意对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的检查,以免漏诊动脉的狭窄及闭塞性改变。
本文作者:卞医院超声科,首发于:超声时间
责任编辑:刘德泉、周悦,题图、插图来源: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陆清声,景在平.腹腔干狭窄[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4,7(2):65-66.
兹韦尔.血管超声经典教程(第5版)(精)[M].人民军医出版社,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