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启华品读永康古旧地图中的历史

品读永康古旧地图中的历史

—舒启华

去年12月,好友胡发东先生送来一部又大又厚重的由金华市政协编辑并公开出版的《金华古旧地图集》,包含金华各区、市、县民国以前的代表性图谱,让我平时查阅和研究使用。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大图书。精装,开本42.5厘米×29厘米,于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主编许章才(曾任中共永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定价元,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地图集中,绝大部分版页为黑白色,也有少数版页彩色印刷。时任中共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作序。设计和编排合范,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现代化印刷的古旧地图集。可想,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也是一个比较有历史文化头脑的贤者。最近,时有空闲,我仔细初读了永康及金华版页中的图谱,发现蕴涵着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感觉颇多,现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明成化康县境界图明正德永康县境界图

《金华古旧地图集》收编了永康自明代至民国时期共45幅图谱。最早的是明代成化十六年(年)的永康全域图,距今年,原图藏上海图书馆。最晚的是民国三十六()年三月的彩色图谱,现藏浙江图书馆。二张图表先后跨越了年时空。仔细品读永康入编的45幅图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众多的历史沿革、地理山川、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网络、行政管辖机构变迁、水系道里、县衙与城廓、历史建筑、规划布局、文化标志、粮仓、旅游风景名胜、寺庙道观等等。现予粗浅分述于后。

一、历史上永康全境地域版图。明代成化年间始制始存,东至仙居县界,东北至东阳县界,东南至西南与缙云县交界,西至武义界(桐琴,华山山体为永康地),北至义乌界。清光绪二十年(年)的全境图和民国十一年(年)时由胡葆芳编绘,金华震东石印局印制的永康县总图,是包括现在磐安县伸向仙居县交界大部分,包括与棠溪相邻的冷水乡与新渥镇等地域。恰似一只黄牛角伸向东方。地图上标定的永康地域面积可能超过一千四百平方公里。民国二十八年()后,变为与现今基本一致的永康全境版图。

二、县衙驻地与县城城门。县衙驻地建址,从地图上注明及计算到年止,历年没有变动,县衙驻地都为现今时代广场纵深一带。关于历史上县城城门,前些年间,听到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当众辩说过,说永康县城最多时城门口有7个,我当场虽不言语,但心中对这位老教师的雄辩有所疑问。不久前品读古旧地图集时,却给了我机会,证实我当时的怀疑是对的,老教师的说法是有些信口雌黄。综观跨越年时空的永康古旧图谱,凡标注县城区范围建筑实况的,没有一张图谱标明有城门口5个以上。以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和道光十七年()两图为例。前图清楚注明,西城门为迎恩门,北向的为北门,东向的除了偏北的东门外,东偏南还有华溪门,西南方的为南门。后一图,仅将华溪门改为东门,原东门改为小东门,将迎恩门改为西门。

三、图谱上标注次数比较多的山峰。细览11幅图谱,其中标注次数比较多些的境内山峰有:白云山、金豚(胜)山、历山、永祥白尖山、石城山、大安坪(大寒山)、五指岩、密浦山、华山、方山、方岩、寿山、石翁山、魁山、青山、凤凰山、白窖峰、营磐山、大磐山、黄寮山等20座。

四、标注频率较高的水流。以清光绪十八年()的两幅图为例,不仅载有溪流之名,且标注有源头。主要有:南溪、华溪、榉溪、花溪、东西华溪、双溪、棠溪、铜山溪、杨溪、乌江溪、球溪、石湖溪、三渡溪、珠明溪、苏溪、桃源溪、西溪(为县城西之溪)、夜思溪、黄慈溪、仙溪、渎溪、前溪、石溪等23条水流。

五、城乡道路。以棠溪境东八磐岭为界,以东,有从八磐岭通往溪深、风门头的一条主大道通往仙居境内;从沙川到上锡通往东阳副道;从硫山岗经榉溪村通往大岭至缙云县境的大道等12条主路。八磐岭以西境内版图通道有:从县城经梅城,过溪岸、古山,至青山、棠溪的大道;从县城经古山、四路口、避水岭脚通往东阳境内主大道;从县城经芝英往方岩大道;从县城经高镇,过举笕岭到方丘去缙云大路;从县城过黄棠、石柱、到舟山分叉下东桥至缙云大路;从县城经石柱、前仓、到界牌通缙云大路;从县城过十里牌,经派溪、唐先、章户坑至东阳境大路;从大后经石湖口,过挂纸岭去往义乌的大路;从县城经钱村、柄坑、大枫坑,过岭头到义乌大路;从县城经横桥,过山南,到山后胡的大路;从山南经奠源、八字墙,董村至武义大路;从县城经烈桥,过花街,杨公到金华大路;从县城经上麻车,过下三门,永祥,到大兰通往武义境内;经永祥马岭到缙云;从县城经桐琴去武义大路。共15条主道。

六、重点铺地、汛地、寺庙与城外建筑。重点铺地是烈桥铺、界岭铺、总铺、黄塘铺、李溪铺、馆头铺、麻车铺、申亭铺、二十里铺。有名的汛地是:馆头汛、李溪汛、高镇汛、四路口汛、烈桥汛、花街汛、杨公汛。图中标注比较早的寺庙有:上封寺、延福寺、宁严寺、精修寺、法轮寺。县城内外较早的建筑物名:社稷坛、东岳庙、教场。地图中最早注明的山地名是:白云峰、金豚山、方岩、罗汉洞。

七、县下行政管治机构。明代成化十六年()的县境图标明,当时县下为乡。如武平乡、游仙乡、义丰乡、太平乡、升平乡、承训乡、长安乡、孝义乡等若干个乡。到了明正德九年()的图谱标明,县以下的管辖机构设置为都,全县共四十七都。又始设立粮食储备仓库为南仓和北仓。北仓设十四都与十九都之间,大约现在的清渭街与象珠一带。南仓设四都界内,或许在现麻车头一带。到了清康熙二十二年()图标注增设东仓和西仓,东仓大约设在现在石柱一带,西仓大约设在烈桥一带。到了清光绪十八年()的图中,都下增设图。每都辖一至二图。图的规制相似于现今的镇下面的工作片,有一定的管治权责。

八、县城具有文化元素的建筑。永康的历史文化延承,从现有可查的官方史料记载看,是从明代始,明前的已难稽考。明代的文史记述,可以从史志、图谱、其它籍本及地图相互印证。谨以明正德九年()县城图为例,制图时标记的有:永宁桥、仁政桥(这是两座不同地点的桥梁)。教场、道院、上封寺、延真观、章光庙、城隍庙、馆府等。清康熙二十二年()的永康县治图载有:城隍庙、儒学馆、社稷祭坛、岳宫、上塔。至三十七年()永康县治图标明有:烈女祠、衙前牌楼、状元、仰圣、榜眼牌坊,在南北主街上建4个牌坊,有桃花洞厅、城隍庙、儒学、小学、故乡祠、社稷坛、东岳宫。还另建有3个无名牌坊。清道光十七年()永康县治图载:于城内外建有:先农坛、烈女祠、仁政桥、会试亚元坊、天宫坊、道院、进士坊、关帝庙、松石亭、西津桥、申明亭、天后宫,状元、仰圣、榜眼3牌坊,总督三省坊,文昌阁、城隍庙、儒学、先师庙、节孝祠、北镇庙、张公庙、崇功书院、忠义祠25个建筑,是兴盛文化的时代。到光绪十八年()永康县治图中载,比道光十七年()的地图又增建了仓喆庙、急功女子义坊、试院、徐大祠、二虞氏坊5个建筑。

九、县衙的规划布局。从清道光十七年()和光绪十八年()共4张图谱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对县衙的规划布局建设是十分重视的。比较讲求南北中轴线和居高临下,面前有河溪自东南向西径流的环境,整座县衙呈长方型,工整规范,进深层次森严,左右厢房对称配建。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有:仪门、大堂、川堂、上房、敬亭、尊训、崇祠等。东西两侧厢房建有库房、花厅、马厩和斋房。外侧厢房还建有:训导署、粮食厅、教逾署及捕房和监狱、土地祠等。

十、形胜及其它。清代专门为方岩山名胜制图2幅。一幅是方岩的地形地貌标高线图,一幅是方岩山胜景图。入编《东南揽胜》一书。现藏首都图书馆。其次,民国十一年()的乡土地图,对县下都、图、村著述得一清两楚,以三都一图为例:有拱瑞、水坑下、永青西卢、大岩下、刘宅、马岭下、平田、李龙溪、白雁口、小告朱、永祥、板桥、大兰、寺坑等。再次,在路道里记中,甚至对溪流径的节点、源头,节点与节点之间相距几里几分都表述清楚。最后,连各条主要交通大路,至哪个村,到那条小路叉路,各村之间相距几里几分也注得很清楚,成了很重要道路里程的历史重要参照依据。

舒启华(笔名祥川子),浙江永康人。年3月,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斗。是年10月转业地方工作。当过记者、编辑、秘书。当选过多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任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文化局长、文联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工委主任。业余爱好写作。已在多种媒体发表新闻通讯稿多篇。已出版专著和主编作品有《岁月之痕》、《红土情缘》、《年华似水》、《人生苦旅》、《光耀九洲的五金华章》、《永康民间故事续编》、《永康民间歌谣续编》、《永康民民间谜语选编》、《永康民间谚语新编编》、《婺州民俗大观》等13本。现为国家形势网理事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永康乡愁——

点击放大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futonga.com/ftxe/4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